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元朝水利工程的修建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5-19 | 阅读:3155次
历史人物 ► 元朝

元朝水利工程的修建

元朝水利工程的修建在农业、交通和城市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管理体系和工程技术继承前代经验并有所创新。以下是元朝水利建设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工程:

1. 大运河的疏浚与扩建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为保障漕运畅通,对隋唐大运河进行大规模改造。重点工程包括:

- 会通河(山东段):1289年开凿,连接御河与泗水,缩短南北漕运距离。

- 通惠河(大都段):1293年由郭守敬主持修建,引入昌平白浮泉水源,解决大运河终点至京城的运输问题。

这些工程使大运河形成直线贯通南北的体系,年漕运量达300万石以上。

2. 黄河治理与农田水利

- 贾鲁治河:1351年,工部尚书贾鲁主持黄河堵口工程,采用“疏塞并举”策略,修复白茅堤决口,动员军民17万人,历时7个月完成,短暂稳定了黄淮流域的农业。

- 地方灌溉系统:在宁夏、关中等地修复汉唐古渠,如宁夏的唐徕渠、汉延渠,使河套地区成为重要粮仓。

3. 海塘工程与沿海防御

江浙地区修建石塘抵御潮灾,如盐官州(今浙江海宁)的竹笼木桩塘,后期发展为石砌海塘,保护农田与盐场。

4. 水利管理机构

- 中央设都水监,地方设河渠司,专管水利事务。

- 颁布《农桑辑要》推广灌溉技术,规范工程标准。

5. 技术创新

- 水闸与水位控制:通惠河使用24座水闸调节水位,体现当时领先的航运工程技术。

- 测量工具:郭守敬改进天文仪器,并应用于地形测绘,提升工程精度。

元朝水利建设虽受财政与腐败影响,部分工程未能持久,但其体系化管理和技术实践为明清奠定了基础。尤其大运河的改造,深刻影响了此后600年的中国经济格局。

文章标签:水利工程

上一篇:宋代饮食文化 | 下一篇:王振土木堡之变祸

元朝水利工程的修建

元朝元朝

元朝水利工程的修建在农业、交通和城市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管理体系和工程技术继承前代经验并有所创新。以下是元朝水利建设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

元朝喇嘛教盛行

元朝元朝

元朝时期,喇嘛教(藏传佛教)在政治、宗教和文化领域影响深远,其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1. 政治与宗教的紧密结合 元世祖忽必烈尊奉萨迦派高僧八

元朝时期的马可·波罗

元朝元朝

马可·波罗(1254—1324)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旅行家,以其在元朝时期的东方游历而闻名。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详细记录了他在中

元朝与西夏遗民的关系

元朝元朝

元朝与西夏遗民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1. 军事征服与政治统治 西夏于1227年被蒙古军

元朝水利工程的修建

元朝元朝

元朝水利工程的修建在农业、交通和城市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管理体系和工程技术继承前代经验并有所创新。以下是元朝水利建设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

元朝喇嘛教盛行

元朝元朝

元朝时期,喇嘛教(藏传佛教)在政治、宗教和文化领域影响深远,其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1. 政治与宗教的紧密结合 元世祖忽必烈尊奉萨迦派高僧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