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帝乙嫁妹安周邦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04 | 阅读:1673次
历史人物 ► 帝乙

帝乙嫁妹安周邦”这一历史事件出自《史记·殷本纪》和《竹书纪年》,是商朝晚期殷周关系的重要政治联姻。据载,商王帝乙(商纣王之父)将妹妹或宗室女嫁给周文王(当时为西伯侯姬昌),史称“帝乙归妹”。这一事件反映了商周之间的博弈与政治策略,以下是具体分析:

帝乙嫁妹安周邦

1. 政治联姻的背景

- 商朝的衰微:商朝晚期,王室权威下降,周边方国(如周、羌、夷等)势力崛起。帝乙时期,商朝频繁用兵东南夷,导致西方防御空虚,需拉拢周人以稳定边疆。

- 周人的崛起:周族在古公亶父迁岐后逐渐壮大,至季历(文王之父)时已征服戎狄,成为西方强国。商王通过册封“西伯”名义承认其地位,但暗中忌惮。

2. 联姻的目的与作用

- 商的策略:通过联姻安抚周人,避免两面受敌。商代常见以婚姻羁縻方国(如武丁娶妇好以联姻部族),帝乙延续这一传统,试图以血缘纽带维持附属关系。

- 周的动机:文王借联姻获得政治合法性,同时争取发展空间。《周易·归妹》爻辞“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可能暗示周对商王室衰落的认识。

3. 后续影响

- 短暂和平的破裂:联姻后商周关系仍持续恶化。帝乙之子纣王王,最终武王伐纣,联姻未能实现长期稳定。

- 文化融合的痕迹:商周联姻可能促进了青铜器、占卜技术的交流。周原甲骨中出现的商式占卜辞,或与此阶段交往有关。

4. 史料辨析

- “妹”的解读存在争议,可能指帝乙之妹或泛指宗室女。《诗经·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被部分学者视为佐证。

- 清华简《保训》记载文王提及“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历丘”,暗示周人可能借此联姻吸收商的文化资源以构建自身正统性。

5. 考古印证

- 陕西泾阳高家堡商末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兼具商周风格,墓葬规格较高,或与商周贵族通婚有关联。

- 安阳殷墟妇好墓中的玉器与周原遗址玉器工艺相似,反映联姻可能推动了物质文化交流。

这一事件体现了上古政治中“婚姻外交”的复杂性,既是商王朝维系宗藩体系的努力,也为周人日后“翦商”提供了战略缓冲期。联姻的失败结局,折射出血缘纽带在利益冲突前的局限性。

文章标签:安周邦

上一篇:纳兰性德词坛才子 | 下一篇:太史籀作大篆体

夏桀暴政失民心

夏商夏桀

夏桀是中国历史上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其暴政导致夏朝灭亡是早期王朝更替的典型案例。以下从史实角度分析其暴政表现及民心丧失的原因:1. 奢侈荒淫,耗

西伯昌演周易卦

夏商甲骨文

西伯昌演周易卦的典故源于《史记·周本纪》记载的“文王拘而演周易”。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商纣王时期因功高震主被囚禁于羑里(今河南安阳汤阴县),在

钜桥粟散赈灾民

夏商商纣王

“钜桥粟散赈灾民”典出《尚书·周书·武成》,记载周武王灭商后打开纣王设在钜桥的粮仓,将粮食发放给灾民的历史事件。 1. 历史背景 商纣王时期,钜桥

帝乙嫁妹安周邦

夏商帝乙

“帝乙嫁妹安周邦”这一历史事件出自《史记·殷本纪》和《竹书纪年》,是商朝晚期殷周关系的重要政治联姻。据载,商王帝乙(商纣王之父)将妹妹或宗室女

帝乙嫁妹安周邦

夏商帝乙

“帝乙嫁妹安周邦”这一历史事件出自《史记·殷本纪》和《竹书纪年》,是商朝晚期殷周关系的重要政治联姻。据载,商王帝乙(商纣王之父)将妹妹或宗室女

仲丁征蓝夷失利

夏商帝乙

仲丁征蓝夷失利是商朝中期的一次重要军事失败,反映了当时商王朝与东方夷人部落的激烈冲突。根据甲骨文和《竹书纪年》等史料记载,这场战役发生在商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