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明朝 >> 详情

常遇春开国猛将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6-14 | 阅读:250次
历史人物 ► 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年)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将领,位列明朝开国功臣前列,以骁勇善战著称。以下是关于他的史实概况及延伸分析:

常遇春开国猛将

一、早期经历与投奔朱元璋

1. 出身寒微:常遇春生于安徽怀远贫苦农家,少年时为生计所迫曾沦为盗匪,后投奔绿林首领刘聚。因不满劫掠行为,于1355年转投朱元璋,自此成为其核心班底成员。

2. 崭露头角:在采石矶之战中(1355年),他率敢死队突破元军防线,为朱元璋渡江夺取南京奠定基础,从此被视为先锋大将。

二、军事才能与战功

1. 作战风格:以冲锋陷阵闻名,自称"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故得绰号"常十万"。擅长骑兵奔袭与快速决战,但并非莽夫,《明史》记载其"临敌踔厉风发,料敌制胜不差尺寸"。

2. 关键战役

- 鄱阳湖之战(1363年):对抗陈友谅时,率火攻船队突袭,扭转战局。

- 平江之战(1367年):围困张士诚期间,指挥攻城器械破敌。

- 北伐元廷(1368年):作为徐达副帅,连克山东、河南、河北,直捣大都(今北京)。

三、性格特征与历史评价

1. 暴烈与忠义并存:《明太祖实录》记载其"性刚烈,好杀戮",但朱元璋认为"虽暴而善事主"。曾在军中斩俘引发争议,却也多次拒绝敌军劝降。

2. 君臣关系:朱元璋赐"功贯古今第一"铁券,位列开国六公爵之一(封鄂国公),但因其早逝避免了后期功臣清洗。

四、早逝与影响

1. 猝然病逝:1369年北伐回师途中暴卒于柳河川(今河北赤城),年仅40岁。死因一说为卸甲风(急症中风),一说暗含政治隐情。

2. 身后殊荣: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其子常茂、常升袭爵,但建文年间卷入政治斗争导致家族衰落。

五、延伸知识

1. 军事技术贡献:改良云梯、阵型,推动明初"火器骑兵"战术发展。

2. 民间形象演变明清小说将其塑造为"黑脸虬髯"的猛将形象,戏曲中常与徐达并称"日月双将"。

3. 对比研究:相较徐达的稳健,常遇春更类似汉代的霍去病,均以高速机动战术见长却英年早逝。

常遇春的军事生涯浓缩了元明易代之际的战争特点,其个人命运的戏剧性也成为明代开国史研究的典型案例。现存南京明孝陵神道仍有其石像生,可见历史地位之隆。

文章标签:

上一篇:元代景教在中国的传播 | 下一篇:清代戏曲文化的发展

明朝瓷器工艺与外销

明朝明朝

明朝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其工艺技术和外销规模均达到历史高峰。以下从工艺特色、技术革新、外销网络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一、工艺技术的

沈万三明朝首富传奇

明朝明朝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传奇商人,被后世称为"明代首富",其财富积累和商业帝国构建是研究中国古代商业史的重要案例。以下是依据史料整理的沈万三事迹及相关

明代江南经济与市镇

明朝崇祯

明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市镇繁荣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江南地区(主要包括南直隶的苏、松、常、镇、杭、嘉、湖等府)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

明朝刑律与司法

明朝明朝

明朝的刑律与司法体系在继承唐律、宋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形成了以《大明律》为核心的法制体系,兼具传统儒家伦理与集权统治特色。以下从立法、司

常遇春开国猛将

明朝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年)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将领,位列明朝开国功臣前列,以骁勇善战著称。以下是关于他的史实概况及延伸分析: 一、早期经历与投奔朱元

常遇春将军的传奇征战

明朝常遇春

常遇春将军的传奇征战常遇春,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英勇将领,他的征战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生于贫苦家庭,却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