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闽国海外香料交易秘辛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25 | 阅读:933次
历史人物 ► 烟火

闽国(909—94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东南沿海的重要政权,其海外香料贸易在东亚海上网络中占据关键地位。据《十国春秋》《闽中金石略》等史料记载,闽国通过泉州、福州两大港口与东南亚、阿拉伯世界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形成了独特的香料贸易体系。

闽国海外香料交易秘辛

一、香料贸易的主要品类

1. 本土产出:闽地盛产沉香、降真香,《本草衍义》记载"闽岭尤多",福州怀安县(今闽侯)设有官方香场。

2. 进口香料

- 东南亚货源:三佛齐(苏门答腊)的龙脑香、爪哇的丁香通过商船输入泉州。泉州出土的伊斯兰玻璃瓶残片印证了香料储存容器的使用。

- 阿拉伯中转:大食商人贩运的乳香、没药经印度洋航线抵达闽国,宋初《太平寰宇记》提到"闽中海舶岁至大食者十余"。

二、贸易网络与参与者

1. 官方垄断与私商活跃

- 闽王王审知设立"榷货务"管理香料税收,《王审知德政碑》载"招来海中蛮夷商贾",免税政策刺激贸易。

- 私商张支信等船主见于日本《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船队常载香料往返中日。

2. 宗教纽带:泉州清净寺(始建于北宋但根基在闽国时期)周边形成波斯商人社区,香料交易与宗教活动密切关联。

三、香料的用途与影响

1. 社会消费:贵族阶层以"香篆""熏衣"为风尚,福州刘华墓出土的孔雀蓝釉香炉印证奢侈品使用。

2. 医药与宗教:道家典籍《太清石壁记》记载闽地丹药配伍多用龙脑,佛教寺院则大量消耗檀香供佛。

3. 财政支柱:《旧五代史》称闽国"以海舶为国资",香料贸易税收占比高达三成。

四、衰落与技术遗留

945年南唐灭闽后,泉州港的贸易传统未被中断。北宋时本地海商仍沿用闽国时期的"牵星过洋"导航技术,元代《岛夷志略》所载航线多承袭闽国商路。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的香料残渣(检测含乳香成分),证明贸易链条的延续性。

闽国的香料贸易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推动了伊斯兰教、印度教文化在东南沿海的传播,泉州的"半城烟火半城仙"格局即萌芽于此时期。

文章标签:香料交

上一篇:唐朝的太学与教育体系 | 下一篇:宋代的诗歌流派概况

史弘肇专权后汉

五代十国刘知远

史弘肇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政权的重要军事将领和政治人物,其专权行为深刻影响了后汉的政治格局与存续。作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心腹将领,史弘肇在刘知远

周德威出镇幽州

五代十国周德威

周德威出镇幽州是五代十国后期后唐政权巩固北方边防的重要军事部署,其事见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及《资治通鉴》等史料。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冯道历仕十君主

五代十国冯道

冯道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官僚,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共十位君主,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十朝元老”。他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882

刘崇北汉世祖

五代十国周世宗

刘崇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的开国君主,庙号世祖。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灭亡后,他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北汉政权。刘崇最初在后汉政权中担任河东

《武林旧事》都市记忆

宋朝烟火

《武林旧事》是南宋遗民周密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成书于宋亡之后,全书十卷,以追忆临安(今杭州)都城风貌为主,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性。以下从历史背景

闽国海外香料交易秘辛

五代十国烟火

闽国(909—94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东南沿海的重要政权,其海外香料贸易在东亚海上网络中占据关键地位。据《十国春秋》《闽中金石略》等史料记载,闽国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