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历仕十君主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8-09 | 阅读:8957次历史人物 ► 冯道
冯道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官僚,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共十位君主,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十朝元老”。他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卒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享年73岁,历经唐末乱世与五代更迭,其仕宦经历极具传奇色彩。
一、冯道的仕宦历程
1. 后唐时期(923—936年):
冯道最早在后唐庄宗李存勖时期崭露头角,曾任翰林学士。明宗李嗣源即位后,他因才干被擢升为宰相,主持编纂《同光刑律统类》,推动法制建设。后唐末帝李从珂时,他仍居相位,在朝中威望颇高。
2. 后晋时期(936—947年):
石敬瑭建立后晋后,冯道继续担任宰相,并受命出使契丹。面对辽太宗耶律德光,他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周旋,缓和了中原与契丹的紧张关系。后晋出帝石重贵时期,他因反对轻启边衅而短暂被贬,但很快复职。
3. 后汉时期(947—950年):
刘知远建立后汉后,冯道再度拜相。此时他已年近七旬,但仍致力于稳定政局,主持修订礼仪制度。
4. 后周时期(951—954年):
郭威建立后周,冯道被封为太师,成为三朝元老。周世宗柴荣即位后,他虽年迈但仍参与朝政,直至病逝。
二、冯道的政治特质
1. 务实灵活:
冯道擅长在乱世中权衡利弊,以保全民生为重。他提出“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的处世哲学,主张在政权更迭中减少动荡。
2. 文化贡献:
他主持校订《九经》,推动雕版印刷术发展,使儒家经典得以广泛传播。这一举措对宋代文化复兴有深远影响。
3. 争议评价: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批评其“无廉耻”,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肯定其“能为人臣之极则”。现代学者认为,冯道的“事多君”实为乱世中维持社会运转的无奈之举。
三、相关史实扩展
冯道所历十君包括:后唐庄宗、明宗、闵帝、末帝;后晋高祖、出帝;后汉高祖、隐帝;后周太祖、世宗(另有争议是否包含后梁君主)。
他晚年作《长乐老自叙》,列出历任官职与封号,反映五代时期官僚体系的复杂性。
北宋初年,统治者刻意淡化冯道的形象,以强调“忠于一姓”的,但其施政理念实际影响了宋初文治政策。
冯道的经历是五代政治生态的缩影,其政治韧性背后既有个人智慧,也有时代局限。他的存在客观上减少了政权交替时的暴力冲突,为战乱中的社会提供了稳定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朝藩镇割据的隐患形成 | 下一篇:文天祥正气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