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裴松之注《三国志》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5-23 | 阅读:1151次
历史人物 ► 裴松之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陈寿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裴松之是南朝宋时期的史学家,他为《三国志》作注,补充了大量史料,使《三国志》的内容更加丰富翔实。

裴松之注《三国志》

1. 裴注的特点

- 史料补充:裴松之广泛搜集当时流传的史书、杂记、碑刻等材料,对《三国志》中简略或缺失的部分进行补充,如《魏略》《吴书》《汉晋春秋》等。

- 考异辨伪:他对不同史料进行对比,指出矛盾之处,并加以分析,使读者能更客观地了解历史。

- 人物评价:裴注不仅补充史实,还收录了许多人物轶事,使历史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 裴注的价值

- 保存珍贵史料:许多三国时期的文献已失传,但裴注中引用的部分得以保存,成为后世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依据。

- 史学方法影响:裴松之的注释方式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如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考异方法就借鉴了裴注。

3. 扩展知识

- 裴松之与陈寿的差异:陈寿的《三国志》以简洁著称,而裴注则注重细节,使历史更加立体。

- 后世评价:清代学者钱大昕称赞裴注“群书,补陈寿之阙”,充分肯定其史学贡献。

4. 研究意义

- 裴注不仅是《三国志》的重要补充,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 通过裴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总之,裴松之的注释极大地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使其成为研究三国历史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

文章标签:三国志

上一篇:曹操统一北方历程 | 下一篇:窦建德河北称王

高欢把控东魏权柄

南北朝高欢

高欢作为东魏政权的实际掌控者,其政治与军事策略深刻影响了南北朝时期的格局。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其统治特点及历史意义:1. 权力架构的构建 高欢通过

东魏权臣高澄事略

南北朝高澄

好的,以下是关于东魏权臣高澄的详细事略:1. 家世背景: 高澄(521年-549年),字子惠,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东魏权臣高欢长子。高欢为北齐奠基

裴松之注《三国志》

南北朝裴松之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裴松之是南朝宋时期的史学家,他为《三国志》作注,补充了大

东魏西魏分裂与对抗

南北朝元修

东魏与西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而成的两个政权,其对立持续了约16年(534年—550年),最终被北齐与北周取代。这一分裂的根源在于北魏末年的政治腐

裴松之注《三国志》

南北朝裴松之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裴松之是南朝宋时期的史学家,他为《三国志》作注,补充了大

晋历史学家裴松之才华横溢

晋朝裴松之

裴松之(797年-870年),字季昌,晋州崞县(今山西太原)人,是唐朝末期至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裴松之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