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浅斟低唱集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08 | 阅读:6962次历史人物 ►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词集《乐章集》在宋代广为流传,但历史上并无确切文献记载柳永著有名为《浅斟低唱集》的词集。这一标题可能为后人附会或概括其词风特点的称呼。以下是相关考据与分析:
1. 《乐章集》与柳永词作的流传
柳永的词作主要收录于《乐章集》,该集现存版本为明代毛晋汲古阁刊本,共三卷,收词约200余首。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柳永有《乐章集》九卷,但原本已佚。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亦提及柳词“天下咏之”,足见其影响力。
2. “浅斟低唱”的典故来源
“浅斟低唱”一词出自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此句反映了柳永科场失意后纵情声色的生活态度,后成为其词风的标志性概括。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宋仁宗因柳永此词黜落其功名,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意象的传播。
3. 后人附会的词集名
清代词学家周济《宋四家词选》曾以“浅斟低唱”评价柳词风格,但未见以此命名的词集记载。近代学者唐圭璋《全宋词》辑录柳永词时,仍以《乐章集》为底本,未采用《浅斟低唱集》之名。推测此标题或为书商或文人基于柳永轶事所拟,非正式文献著录。
4. 柳词题材与风格的印证
柳永词中大量描写市井生活、歌妓情态及羁旅行役,语言通俗直白,音乐性强,契合“浅斟低唱”的审美特质。如《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名篇,均体现婉约缠绵、音律谐婉的特点,与士大夫阶层的“雅词”形成对比。
5. 历史语境的再审视
北宋时期,词为“小道”,柳永因长期混迹勾栏瓦舍,其词被士人视为“俚俗”,但也因此获得广泛传播。南宋王灼《碧鸡漫志》批评柳词“浅近卑俗”,却承认其“声传一时”。这种争议恰恰印证了柳永词“浅斟低唱”的民间性与艺术张力。
补充知识: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内容拓展,更在形式创新。他大量创作慢词,完善了长调体制,推动词体解放。其词中术语(如“香衾”“凤帏”)与铺叙手法,直接影响后世周邦彦、秦观等婉约派词人。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