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进勇猛守合肥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15 | 阅读:4680次历史人物 ► 乐进
乐进作为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在合肥之战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勇猛作风,其表现与张辽、李典共同构成三国防御战的经典案例。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具体分析:
1. 合肥之战的战略背景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趁曹操西征汉中时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曹操预先留下“贼至乃发”的密令,指定张辽、乐进、李典率七千守军御敌。乐进早年以“胆烈”著称,此战中负责协调调度,《三国志·乐进传》载其“以骁果显名”,在敌军压境时迅速执行曹操的防御策略。
2. 勇猛作战与战术执行
突击作战的关键角色:张辽率八百死士夜袭吴军时,乐进负责接应与后续部队指挥。虽未直接参与“逍遥津突阵”,但其部稳固城防,为张辽回撤提供保障。
协同防御的典范:乐进与李典摒弃素日矛盾(《魏书》载二人“不相能”),严格遵循曹操“辽、典出战,进守”的分工,体现了职业将领的纪律性。
城防体系的构建:合肥城防在乐进主持下强化工事,利用淝水地形设置障碍,迫使吴军攻城时付出更大代价。
3. 历史评价与军事贡献
《三国志》作者陈寿将乐进列为“五子良将”首位,赞誉其“以骁勇显名”。尽管合肥之战中张辽表现更耀眼,但乐进的稳定发挥不可或缺:
治军严谨:乐进所部在长期对峙中未出现溃散,维持了守军士气;
战术灵活性:曾派小股部队袭扰吴军后勤线,延缓其进攻节奏;
战后影响:此役后曹操调整江淮防御体系,乐进升任右将军,成为曹魏东南防线核心将领。
4. 延伸历史细节
乐进早年在官渡之战中已立下斩袁绍部将淳于琼的战功,其作战风格以“先登陷阵”闻名;
合肥之战前一年(214年),乐进曾击退关羽于青泥,展现对水陆作战的适应能力;
后世《资治通鉴》特别强调三位将领“共护军令”的重要性,说明乐进的纪律性对战役胜利的深层作用。
乐进的军事生涯体现曹魏将领“勇猛而不失谋略”的特点,合肥之战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古代城池防御战中守将协同、战术执行的典型范式。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