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进力战逍遥津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5-25 | 阅读:5555次历史人物 ► 乐进
乐进力战逍遥津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乐进在合肥之战中的一次重要表现,展现了其勇猛善战的军事才能。以下依据史料《三国志》及相关文献,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和扩展:
1. 背景与战役概况
时间: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趁曹操西征汉中之际,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魏将张辽、乐进、李典率七千人守城。
战略意义:合肥是魏吴对峙的前线要塞,曹操此前留密令部署防御,要求张辽、李典主动出击,乐进守城。但实际作战中,乐进也参与了关键战斗。
2. 乐进的角色
《三国志》记载:乐进以“骁果”著称,此战中与张辽协同作战。虽张辽“威震逍遥津”更突出,但乐进率部在津北阻击吴军,配合张辽的突击,形成夹击之势。
军事贡献:乐进在逍遥津一带筑垒设伏,截断孙权退路。《魏略》提到其部队“斩俘甚众”,有效遏制了吴军第二波攻势。孙权一度被困,靠凌统、甘宁死战才得以脱险。
3. 战术细节
地形利用:逍遥津为淝水渡口,乐进利用狭窄地形限制吴军骑兵行动,以步兵压制。
协同作战:张辽突击孙权本阵后,乐进及时接应,防止吴军反扑,体现魏军“内外呼应”的战术执行力。
4. 乐进的军事生涯
早期战绩:乐进早年随曹操讨吕布、破眭固,官渡之战中斩袁绍部将淳于琼。
后世评价:陈寿评其“以骁勇显”,为“五子良将”之一。其子乐綝 later inherited 其爵位,继续为魏效力。
5. 逍遥津之战的后续影响
此战挫败孙权北进计划,奠定曹操对江淮的控制。乐进次年病逝,但此役成为其军事生涯的亮点之一。《资治通鉴》称此战“吴人夺气”,吴国多年未再大规模攻合肥。
6. 补充知识点
曹操的密令:曹操在战前预判孙权行动,手令要求“辽、典出战,进守”,但实际中三将灵活配合,显示魏将临机应变能力。
乐进的性格:史载乐进“容貌短小”,却以胆烈闻名,冲锋时常为士卒先,逍遥津之战是其风格的典型体现。
乐进在逍遥津的战斗是魏国防御体系的成功案例,展现了其作为宿将的沉稳与勇猛,亦为三国军事史中以少胜多的经典之一。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武帝的治国策略解析 | 下一篇:陶渊明归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