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妇好墓中的青铜器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09 | 阅读:3152次
历史人物 ► 妇好墓

妇好墓位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商王武丁配偶妇好的墓葬,1976年发掘,出土了468件青铜器,占随葬品总数的28.6%,体现了商代晚期青铜文明的巅峰水平。这些青铜器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妇好墓中的青铜器

1. 礼器

以炊器、食器、酒器为主:

- 炊器:三联甗(编号764)为组合式蒸煮器,重138公斤,是目前仅见的商代大型复合青铜器;分体甗、鼎(如“司母辛”方鼎)彰显墓主身份。

- 酒器:数量占比超40%,包括偶方彝、鸮尊、瓿、斝等。其中偶方彝(编号791)器盖呈宫殿屋顶形,鸮尊(编号785)以猫头鹰为造型,体现商人图腾信仰。

- 水器:盂、盘等,可能与礼仪净手有关。

2. 兵器

出土130余件,包括:

- 大铜钺(编号799、800)饰虎噬人纹,钺身铭文“妇好”,象征军事统帅权。

- 戈、镞等实战武器,反映妇好多次率军征伐土方、羌方的史实。

3. 工具与杂器

锛、凿、刀等青铜工具,以及铜镜(编号45)、铜匕等生活用品。铜镜的发现将中国铜镜使用历史明确推至商代。

工艺特征与学术价值

复合范铸技术:三联甗等器物采用分铸焊接,纹饰层次分明,表明铸造技术成熟。

纹饰主题: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为主,鸮尊等动物造型体现“神权政治”意识形态。

铭文信息:109件青铜器带“妇好”或“司母辛”铭文,证实墓主身份,与甲骨文记载相印证。

性别史意义:反映商代贵族女性参与军事、祭祀的特殊地位,颠覆传统性别角色认知。

比较视野

与殷墟其他墓葬(如郭家庄M160)相比,妇好墓青铜器种类更全、体量更大。部分器型(如三联甗)为孤品,可能专为王室定制。铜器组合反映“重酒”礼制,与西周重食器形成对比。

现存与保护

主要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部分器物曾赴海外巡展。2012年鸮尊成为河南省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文章标签:青铜器

上一篇:清代广州十三行贸易 | 下一篇:西周乐舞与文化传承

纣囚文王演周易

夏商崇侯虎

“纣囚文王演周易”这一典故源自商周之际的历史传说与《周易》成书背景的结合。根据《史记·周本纪》等史料记载,商纣王因忌惮周文王(姬昌)的威望,将

发伐岷山献二女

夏商妺喜

"发伐岷山献二女"源于《左传·昭公元年》记载的古代传说事件,与夏朝君主夏后启讨伐岷山氏(又称"有缗氏")的军事行动有关。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考据及

太甲悔过桐宫训

夏商太甲

“太甲悔过桐宫训”典出《尚书·商书·太甲》篇,记录商朝第四任君主太甲从昏庸到改过的历史事件。此事件是商朝早期重要的政治转折点,体现了先秦时期“

甘盘辅幼稳朝局

夏商甘盘

甘盘辅佐幼主稳定商朝政局的事迹,主要出自《尚书·君奭》及《史记·殷本纪》的记载。作为商王武丁时期的重要辅政大臣,甘盘在商王朝权力过渡阶段发挥了

商代丝织品技术的萌芽

夏商妇好墓

商代是中国古代丝绸技术萌芽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表明,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的丝织品技术已具备初步水平,为后世丝绸业的繁荣

殷商王室的婚姻关系

夏商妇好墓

殷商王室的婚姻关系是了解商代社会结构、政治联盟和亲属制度的重要窗口。根据甲骨文、金文及传世文献的记载,商代王室婚姻呈现以下特点: 一、族外婚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