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凌统合肥护主显忠勇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04 | 阅读:347次
历史人物 ► 凌统

凌统在合肥之战中护主显忠勇的事迹主要出自《三国志》记载,展现了东吴武将的忠诚与勇武。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攻合肥,守将张辽以七千兵力出奇制胜,突袭吴军大营,史称"张辽威震逍遥津"。在此战中,凌统的表现尤为突出:

凌统合肥护主显忠勇

1. 率三百亲兵死战断后

面对张辽的突袭,吴军阵脚大乱。凌统亲率三百贴身部曲(私兵)护卫孙权突围,与魏军激战。其亲兵全部战死,凌统身负重伤仍奋力厮杀,直至确认孙权安全撤离。

2. 创重效忠不负君恩

《三国志·凌统传》载其"被创既重,权以车载还"。战后孙权亲自探视,凌统伤痛难眠,闻孙权至竟"强起"拜见,体现其恪守臣节。孙权特赐其"帐下伍十人"补充亲兵编制,彰显殊荣。

3. 家族忠义传统底色

其父凌操早年随孙策征战,被黄祖部将甘宁射杀。凌统十五岁便被孙权启用,肩负为父之责。合肥之战时虽与甘宁共事(后和解),但对孙氏的忠诚一以贯之。

4. 战术层面的突出贡献

此战中东吴陈武战死、徐盛负伤,宋谦部队溃逃。凌统的断后作战为孙权争取了重整时间,使吴军免于全军覆没。裴松之注引《吴历》称凌统"斩数十级"方得脱身。

5. 东吴军事体系的缩影

凌统计程普、韩当等旧臣之后,代表孙氏政权依靠的淮泗集团将领。其亲兵"部曲"制度是东吴私兵制的典型,这种武装效忠模式在合肥之战中得到极限考验。

此役后孙权叹"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甘宁),足相敌也",却未忽略凌统之功,次年即命其攻取皖城。凌统39岁早逝时,孙权"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侧面印证了其"护主"行为的政治影响力。需注意的是,演义中"逍遥津跃马救权"情节系艺术加工,但史实中凌统的忠勇确实构成了东吴武将精神的代表性案例。

文章标签:护主

上一篇:赵充国平羌乱 | 下一篇:王导稳定东晋政局

典韦宛城死战护曹操

三国曹操

典韦在宛城死战护曹操的事迹发生在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是《三国志》中记载的著名忠勇事件。以下是基于《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和其他相关史料的详细

蒋琬继诸葛亮治蜀汉

三国诸葛亮

蒋琬继诸葛亮治蜀汉的施政与历史意义 蒋琬是蜀汉政权承续诸葛亮的关键人物,其执政时期(234—246年)面临诸葛亮北伐失利后的内外困局,但通过稳健的政策

凌统合肥护主显忠勇

三国凌统

凌统在合肥之战中护主显忠勇的事迹主要出自《三国志》记载,展现了东吴武将的忠诚与勇武。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攻合肥,守将张辽以七千

袁术称帝终败亡

三国袁术

袁术称帝是东汉末年一场极为短命的僭越行为,充分暴露了其战略短视与政治无能。作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嫡子,袁术本具备雄厚的政治资本,却因一系列致

凌统合肥护主显忠勇

三国凌统

凌统在合肥之战中护主显忠勇的事迹主要出自《三国志》记载,展现了东吴武将的忠诚与勇武。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攻合肥,守将张辽以七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