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边镐破楚俘马氏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13 | 阅读:9089次
历史人物 ► 边镐

边镐破楚俘马氏一事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是南唐与楚国军事冲突的重要事件。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边镐破楚俘马氏

1. 历史背景

南唐(937—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较强盛的政权,而楚国(马楚,907—951年)由马殷建立,以长沙为中心。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时(943—961年),积极扩张领土,趁楚国内乱(马希萼、马希广兄弟争位)之际,于951年派边镐率军攻楚。

2. 边镐其人

边镐为南唐将领,早年以勇猛著称。南唐攻楚时,他任先锋,利用楚国内部矛盾迅速进军。史载其“善抚士卒”,但后期因治军宽松导致楚地复叛。

3. 战役过程

攻占长沙:951年,边镐趁马希萼弑弟自立、楚人不满之机,率军南下,迅速攻破潭州(长沙)。楚王马希崇(马希萼弟)出降,马氏宗族,楚国灭亡。

处置马氏:边镐将马氏家族迁至南唐首都金陵(今南京),马希萼被授虚职“楚王”,实则软禁。此举意在安抚楚地人心,避免反抗。

4. 后续影响

南唐短暂统治:南唐改潭州为长沙府,但边镐治楚期间纵容士兵劫掠,引发楚人反抗。952年,楚将刘言起兵驱逐南唐势力,复立楚国(后周支持的湖南政权)。

边镐结局:因失楚地被贬,后复出对抗后周,战败后下落不明(一说)。

马氏结局:马希萼后降后周,马希崇则于南唐灭亡后入宋,任虚职。

5. 历史评价

此战体现五代十国“弱肉强食”的特点:

南唐虽胜却因统治失策未能持久控制楚地;

马氏内斗招致外敌,成为“兄弟阋墙”的典型案例;

边镐的成败反映了武将能力与政治智慧的失衡。

补充知识

马楚政权特点:马殷时期重视商贸,铸铅钱、发展茶叶贸易,使湖南经济繁荣。其子争位导致衰落,为南唐所乘。

南唐战略失误:李璟多线作战(西吞楚、东攻闽),消耗国力,为后来败于后周埋下隐患。

此事件是十国兼并史的缩影,展现了乱世中政权更迭的迅速与残酷。

文章标签:边镐

上一篇: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史 | 下一篇:宋朝的造船技术与航海

茶税在南方诸国的角色

五代十国黄巢

在中国历史上,茶税在南方诸国(如唐代的南诏、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方割据政权及宋代以降的地方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影响涵盖政治、经济和社会多个

十国女子参政特例分析

五代十国陈金凤

十国女子参政特例分析 中国历史上女性参政的现象虽不普遍,但在特定时期或政权中仍存在若干特例,尤其在五代十国(907—979年)这一分裂割据时期,社会动

边镐破楚俘马氏

五代十国边镐

边镐破楚俘马氏一事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是南唐与楚国军事冲突的重要事件。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南唐(937—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

赵德钧献城降辽

五代十国石敬瑭

赵德钧献城降辽是五代十国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后唐末年至辽太宗耶律德光南侵期间。此事涉及后唐内部权力斗争、契丹南下扩张及军阀割据等多重背

边镐破楚俘马氏

五代十国边镐

边镐破楚俘马氏一事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是南唐与楚国军事冲突的重要事件。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南唐(937—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

边镐平定楚地叛乱

五代十国边镐

边镐平定楚地叛乱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巩固统治的重要事件之一,发生在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年)。边镐作为南唐名将,因成功镇压楚地马氏余党叛乱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