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费祎的治国方略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8-10 | 阅读:813次历史人物 ► 费祎
蒋琬和费祎是蜀汉政权中后期的重要政治家,两人继承诸葛亮遗志,秉持"安民为本、务农蓄谷"的治国理念,采取了一系列符合蜀汉国情的施政措施。以下是他们的主要治国方略:
一、延续诸葛亮执政路线
1. 坚持联吴抗魏
维持与东吴的同盟关系,建兴十三年(235年)遣使邓芝重申盟约。费祎曾多次出使东吴,巩固了两国战略合作。
2.
废除苛捐杂税,实行"休士劝农"政策。蒋琬在建兴十二年至延熙七年(234-244年)主政期间,将汉中驻军转为屯田,减少了粮食转运压力。
3. 简化行政程序
费祎任尚书令时推行"省约文书",提高行政效率,《三国志》称其"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
三、军事防御战略调整
1. 改变北伐策略
蒋琬提出沿汉水东进的"水陆并进"计划(延熙元年),后因朝议反对改为保守防御,反映了战略思维从攻势转向守势。
2.
蒋琬病逝后由费祎独掌大权,但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遇刺后,蜀汉进入陈祇、黄皓专权时期,治国路线发生根本转变。
两位辅政者虽维持了蜀汉二十年稳定,但其"保境安民"的保守政策也错失了曹魏内部动荡(如王淩之变)的战略机遇。陈寿评价二人"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体现了承续有余而创新不足的特点。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