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晋朝 >> 详情

束皙补亡诗考证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30 | 阅读:9431次
历史人物 ► 束皙

束皙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学者,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他的补亡诗是对《诗经》中六篇有目无辞的“笙诗”进行补作的作品,即《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以下是对束皙补亡诗的考证与分析:

束皙补亡诗考证

1. 补亡诗的背景

《诗经》中的笙诗六篇在汉代已无文本,仅存篇名。束皙的补作基于对先秦诗歌传统的理解,试图恢复这些篇章的内容。这一行为反映了西晋时期复古的文学风气,也与当时学者对经典文献的整理与重构有关。束皙的补作并非完全凭空想象,而是参考了《诗经》的风格、句式及《毛诗序》的题解。

2. 补亡诗的内容与风格

束皙的补亡诗严格模仿《诗经》的四言体,语言古朴典雅。例如,《南陔》写孝子奉养父母,《白华》咏贵族女子的德行,主题均符合《毛诗序》对笙诗的解释。其用韵、比兴手法也与《诗经》相近,但文学价值不及先秦原作,略显程式化。

3. 历史争议与评价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质疑束皙补亡诗的真实性,认为其内容“非古人本意”。清代学者如马瑞辰则指出,束皙的补作虽非原作,但为研究汉代以来《诗经》阐释学提供了重要材料。现代学术界普遍认为,补亡诗是西晋拟古文学的代表,展现了当时文人对经典的诠释态度。

4. 束皙的其他学术贡献

除补亡诗外,束皙还参与整理汲冢竹书(如《竹书纪年》),擅长训诂与考据。他的学术背景为补亡诗提供了文献支撑,但也可能因过度依赖汉代经学阐释而缺乏创新。

5. 补亡诗的文献价值

尽管补亡诗并非《诗经》原貌,但其作为最早的补缺尝试,成为后世研究《诗经》传承与接受史的重要案例。同时,它体现了魏晋文人“以补经为荣”的文化心态,对理解六朝文学与经学互动具有意义。

束皙的补亡诗是文学史上一篇特殊的拟古作品,其价值不在于复原经典,而在于展现西晋文人的学术取向与文学风尚。

文章标签:

上一篇:赵云传奇生平揭示 | 下一篇:唐朝的西域经营策略

士族联姻与权力网络

晋朝王羲之

士族联姻与权力网络在中国中古社会(尤其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维系政治秩序、巩固社会地位的重要机制。通过婚姻纽带,士族家族构建起纵横交错的

江南经济的开发

晋朝秦汉

江南经济的开发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从先秦的初步垦殖到明清时期的全面繁荣,经历了多次人口迁移、技术革新和社会结构调整。以下是江南经济发展的主

桓玄篡晋称帝

晋朝桓玄

桓玄篡晋称帝的历史事件桓玄(369年-404年),字敬道,小字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东晋权臣桓温之庶子,是东晋末年著名的军阀和政治人物。他最

《东晋末年的孙恩卢循起义》

晋朝卢循

东晋末年的孙恩卢循起义是东晋王朝走向衰亡过程中的一场大规模民众反抗运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门阀政治的困境。这场起义从399年持续至411年,

束皙补亡诗考证

晋朝束皙

束皙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学者,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他的补亡诗是对《诗经》中六篇有目无辞的“笙诗”进行补作的作品,即《南陔》《白

束皙竹书纪年考

晋朝束皙

《束皙竹书纪年考》是对西晋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进行校勘、考释的重要学术工作,由西晋学者束皙(约261–303)主持完成。作为中国早期编年体史书的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