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诸子百家教育思想

诸子百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前221年)涌现的多元思想流派的统称,其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下是主要流派的核心教育观及其历史背景的详细分析: 一、儒家:伦理本位与人文教化1. 孔子
时间 ► 2025-07-18 | 标签 ► 教育思想 | 历史人物 ► 商鞅

[晋朝] 晋朝官学与私学教育

晋朝官学与私学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是门阀政治与学术思想变迁的缩影。一、官学体系的构建与局限 1. 中央官学: 西晋初年沿袭曹魏太学制度,武帝泰始八年(272年)整顿太学,将19,000余学生精简至7,000人,但
时间 ► 2025-07-17 | 标签 ► 官学 | 历史人物 ► 王叔和

[汉朝] 汉代“独尊儒术”对教育的影响

汉代"独尊儒术"政策自汉武帝时期确立后,对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决策将儒学推上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套以儒学经典为核心的教育系统。其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官学体系
时间 ► 2025-07-04 | 标签 ► 教育 | 历史人物 ► 汉武帝

[宋朝] 《宋代女子教育探微》

《宋代女子教育探微》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女子教育在这一阶段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尽管受到“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影响,宋代女子的教育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发展,尤其在士大
时间 ► 2025-06-30 | 标签 ► 教育 | 历史人物 ► 司马光

[五代十国] 十国时期的地方教育

十国时期(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割据的时代,虽政局动荡但地方教育并未完全停滞,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以下从教育形式、内容及影响等方面详述: 一、教育机构与形式1. 官府学校延续 部分政权延续唐代官
时间 ► 2025-06-28 | 标签 ► 教育 | 历史人物 ► 钱镠

[南北朝] 南北朝的教育与科举萌芽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制度与科举萌芽的重要发展阶段。尽管政权分裂、社会动荡,但南北双方在教育领域的探索为后世科举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时期的教育特点与科举萌芽情况:
时间 ► 2025-06-26 | 标签 ► 教育 | 历史人物 ► 雷次宗

[五代十国] 柴荣改革未竟事业的遗憾

柴荣(后周世宗)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位极具改革魄力的君主,在位虽仅六年(954—959),却通过一系列深刻改革为日后北宋的统一和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然而,他的早逝(年仅39岁)使得许多改革措施未能彻底完成或延续,留
时间 ► 2025-06-2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柴荣

[清朝] 容闳与晚清留学事业的推动

容闳是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先驱和重要推动者,他在晚清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人,容闳深刻认识到西方科技与制度对国家富强的重要性,因此毕生致力于推动留学
时间 ► 2025-06-19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詹天佑

[清朝] 清代书院教育的特点

清代书院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 官学化趋势加强 清廷为巩固统治,强化对书院的控制。雍正十一年(1733年)谕令设立省级官方书院,并由朝廷拨付经费,地方官介入管理。至乾隆时期,书院山长(院长)需经官府考核任命
时间 ► 2025-06-16 | 标签 ► 书院教育 | 历史人物 ► 雍正

[西周] 西周教育制度初探

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核心特征是"官学合一"和"礼乐教化",体现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教育体系的结构特征1. 层级化官学体系 西周确立了"国
时间 ► 2025-06-12 | 标签 ► 教育制度 | 历史人物 ► 清华简

  • 1
  • 2
  • 3
  • 4
  • 5
  • 6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