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 儒林外史个人资料 ► 儒林外史历史事件 ► 儒林外史历史百科《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主题: 《儒林外史》所写内容,假托明朝,实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实有其人。它真实地描绘了康雍乾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理想的倡导与破灭,出路的探索与追寻
作者: 吴敬梓
分类: 清朝小说类
成书年代: 1735年 - 1795年
章回: 五十六回
类型: 长篇讽刺章回小说
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蜕尽“话本”文学痕迹的长篇小说,由一连串短篇、中篇性质的“段落”连缀组合而成。每个段落有大量精彩情节,全书主题明确,“虽云长篇,形同短制
评价: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令人“百读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