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渠

► 通济渠个人资料 ► 通济渠历史事件 ► 通济渠历史百科

通济渠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凿的一条水渠,连接了黄河与淮河,贯通了洛阳到扬州。通济渠共分为东、中、西三段,三段总长度约为2000里。西段的起点是洛阳,水源为洛水和洛水的支流谷水;中段的起点是今荥阳市西部的板渚,水源是黄河,引水流向开封市,至江苏盱眙入淮河。通济渠经过的地方,以现今的区划计有三省十八县(市),分别为为:河南省荥阳、郑州、中牟、汴州(开封市)、开封县、杞县、睢县、宁陵、宋州(商丘)、虞城、夏邑、永城;安徽省濉溪、宿州、灵璧、夏丘(泗县);江苏省泗洪、盱眙。

通济渠的完工,成为沟通黄河、淮河和长江的干道,对南粮北运有重大意义。通济渠历经隋、唐、五代、宋、金五个时期,通航了600多年。

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南移,通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运河河床逐渐淤塞断流。元、明、清时期,朝廷再修大运河的时候,将河道直接取直,由北京直通苏杭,新的京杭大运...

上一位:汤斌 | 下一位:唐乾陵

征发百万建东都

隋朝通济渠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下令营建东都洛阳,是隋唐时期规模空前的国家工程。这一决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重考量,其具体实施过程和影响如下:一、

刘晏改革江淮漕运

唐朝通济渠

刘晏改革江淮漕运是唐代中后期经济史上的重大事件,对缓解中央财政危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关键作用。以下从背景、措施及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一、

隋朝的商业发展

隋朝通济渠

隋朝(581-618年)的商业发展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特点是国家强力干预与民间贸易活跃并存,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商业体系。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

隋朝水利工程建设

隋朝通济渠

隋朝水利工程建设:繁荣与遗产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其水利工程建设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隋朝皇帝为了巩固统治,增强国力,推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