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张仪献计破齐攻鲁

朝代:秦朝 | 时间:2024-05-17 | 阅读:9287次
历史人物 ► 张仪

潍坊军变后,齐国势力趁机大举攻打鲁国。鲁成公十分焦虑,急寻良策防御齐军入侵。此时,身在晋国张仪接到鲁国求助,便向鲁成公献计,帮助鲁国化解眼前的危机。

张仪献计破齐攻鲁

张仪首先分析了当前鲁国的困境:军力不济,难以正面抗衡强大的齐国;地理位置又不利于防守,更难以设置有效的阻截措施。在深入了解鲁国实际状况后,张仪提出了一套周密的战略计划:

第一,借助鲁国与齐国交界地带的地形优势,在关键要道设置伏兵埋伏。这些伏兵应由善于伏击的精锐军士组成,待齐军深入后一举歼敌。此举可消耗齐军实力,减弱其攻势。

第二,同时调动鲁国全境军民,大规模采取游击战术扰齐军后路。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鲁国军民可以伏击、埋伏、截击齐军粮道和运输线,切断其补给线,逼迫其不得不撤退。

第三,鲁国还应积极寻求外援。一方面加强与晋国的联系,请求晋军支援;另一方面也要与韩、魏、秦等诸侯国联络,共同应对齐国的侵略。

第四,鲁成公本人更要亲临前线,鼓舞士气,统筹全局。他应该做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激发将士保卫家国的决心和勇气。

张仪最后强调,鲁国应当全面动员,采取以弱胜强的战略策略。通过伏击、游击、联盟等多重措施,必将能够挫败强大的齐军,捍卫鲁国的独立地位。

鲁成公听从张仪的谋划,立即组织实施。在鲁军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果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齐军陷入重重包围,供给线受到切断,最终不得不仓皇撤退。这场战役不仅捍卫了鲁国的主权,也大大削弱了齐国的军事实力,为日后的局势变化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张仪的这一谋划不仅体现了其高超的战略眼光,也充分发挥了他作为外交家的特长。他运用智慧和远见,为鲁国度过了一次重大危机。这种以弱制强的战略思想,成为后世军事家们所推崇的经典之作。

文章标签:

上一篇:孟子阐述"仁政"理论 | 下一篇:严妲娥女仙

王贲水淹大梁

秦朝王贲

王贲水淹大梁是秦灭六国统一战争中的关键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25年。王贲是秦国名将王翦之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在灭魏之战中采取水攻战术,成功

范睢远交近攻

秦朝远交近攻

范睢的“远交近攻”是战国时期秦国重要的外交战略,由魏人范睢向秦昭襄王提出,深刻影响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分化瓦解对手,具体表

秦朝徭役繁重

秦朝秦朝

秦朝徭役繁重是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严苛程度在中国古代史上极为突出。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具体分析: 1. 制度性压榨:法定徭役与临时征发秦律规定,

商鞅变法影响

秦朝商鞅

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前338年)是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支持下由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主导的一场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其影响深远,不仅彻底重塑了秦国的

合纵连横战略家(苏秦、张仪的纵横战略)

春秋战国张仪

合纵连横战略是战国时期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提出的外交与军事策略,其核心在于利用列国间的矛盾,通过结盟或离间实现权力制衡,进而达到削弱强

四公子养士留名

春秋战国张仪

"四公子养士留名"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四位著名的贵族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以招揽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