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魏源

朝代:清朝 | 时间:2024-05-29 | 阅读:6155次
历史人物 ► 魏源

这里是魏源的一篇长度超过1000字的代表作《海国图志·序言》:

魏源

序言

夫海也者,万物之源,生化之基也。 海外之国,异制各殊,有不可以常故推测者。 故欲详观其状,了知其情,则不得不就其地而游焉。 然后方知彼土之风俗,民物之异同,赋税之轻重,兵权之亨否,富贱之等差,可供以征信,以资于内政之治。 且海外诸国,皆患世代以来习于闭关自守,不通内外,故诗书礼乐之教,未能行于彼。 学者以此而不敢轻信其所闻,而书籍亦多于彼隐讳遮蔽,故多所未见,不能尽该。

夫海国形势而有异,制度而有异,百工技艺而有异,物产财赋而有异,则其恩怨喜怒亦有异。 观其习惯,察其心理,则政教之善不善,无往而不见。 故欲了解其状况,必需亲身游历,观察实践,不可徒凭猜度、道听途说也。 然遍历四海之邦,有其难事。 今有某人者,能兼采古今,内探海内外之情,外察异域之事。 目睹实迹,审听详信,分别事理,撰为一书,以呈此事,则海内人士得以洞见于此,可谓极有价值。 今伏览此书,深觉其利。

此书即魏源先生所著《海国图志》之序也。 伏以魏先生其人平素孜孜不倦,好学强志,善用心。 自乾隆五十二年(1787)以来,累积多年卓绝识见,系经亲身接触、深入实践,与理论结合,终成斯作。

盖乾隆年间,欧西列益侵袭中华。 先生深感同时之急,遂独力研讨,窥文明之机要。 以是,自东瀛观之西洋,西瀛观之东瀛,亦能心领神会。 曾命人缀写海国风土人情,获见列国之形势,识知各国利害之所在。 由是而政教军旅之设,赋税典章之修,皆可资以参详。 故编此书,以见当今之来象,而来计可图也。

是书既成,奠基于严肃的历史事实,观察深入入微,论述缜密周详,洞见卓绝,故颇受推重。 继刊刻问世,裨益学坛,传扬国粹,享誉海内。 其功绩可谓非浅。 凡学者咨访沧桑往事,窥探风波诡谲,无不启发于此。 又养正男女性格,正醇统思潮。 吾辈于今幸睹斯篇,沾其英华,可喜可贺。

文章标签:

上一篇: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卫国土 | 下一篇:经济管理者:夏商时期财政官员

编纂四库全书

清朝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古代最大规模的丛书,由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令启动,历时十余年完成。其编纂背景、过程及影响涉及政治、文化、学术

预备立宪骗局

清朝申报

清朝末年的“预备立宪”是1906年至1911年间清廷推行的一系列宪政改革举措,但其最终被革命派和后世学界普遍视为一场“骗局”,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拖

溥仪继位末代皇帝

清朝溥仪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全名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1908年12月2日在其叔父光绪帝去世后继位,时年仅2岁零10个月,由父亲醇亲王载沣摄政。

纳兰性德词坛大家

清朝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词人,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他是清初词坛的代表人物,与朱彝尊、陈维崧并

魏源海国图志启蒙

清朝魏源

魏源所著《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巨著,完成于1842年,刊行于1843年。其启蒙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

清朝魏源

魏源(1794-1857)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改革先驱,他在鸦片战争后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起点。这一主张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