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玄奘西行取經宏儒 - 玄奘法師

朝代:唐朝 | 时间:2024-06-02 | 阅读:2084次
历史人物 ► 玄奘

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是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事蹟之一。玄奘法師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踏上了歷時十七年的漫長西行之旅,經歷重重阻礙與危險,最終成功抵達印度,收集了大量珍貴的佛經典籍,為中國佛教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玄奘西行取經宏儒 - 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出生於河南洛陽,自小就對佛教產生了濃厚興趣。唐初中國佛教雖然興盛,但經典的譯本仍然有限,玄奘心中渴望能親自到印度取經,希望能夠領略佛教的真髓。他在二十六歲時偷偷離開家鄉,前往長安拜見唐太宗,希望得到支持,可是卻遭到阻攔,因為當時的邊境非常險峻,朝廷擔心他無法平安返回。但是玄奘堅持自己的信念,最終還是獲得了許可。

玄奘開始了他的西行之旅。他首先經過河西走廊,來到敦煌。在敦煌,他看到了許多佛教藝術,感受到了佛教在邊疆地區的強大影響力。之後,他又經過了西域十六國,歷經沙漠、高山等各種艱險,終於在大約640年抵達了印度。在印度,他拜訪了許多佛教名寺,收集了大量佛經,包括《瑜伽師地論》、《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等重要典籍。同時,他也深入研究佛教思想,並且與當地高僧辯論交流。

經過十七年的艱難旅程,玄奘終於於651年安全返回長安。他帶回了超過六百卷的佛經,並且在長安主持了多次的佛經翻譯工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與弟子們合譯的《大唐西域記》。這部巨著不僅記載了他的西行經歷,還描述了沿途各地的地理、歷史、風俗等狀況,為後世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玄奘法師的西行不僅促進了中印佛教的交流,也為中國佛教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高尚品德和造詣,也深深感動了當時的朝廷及民眾。唐太宗甚至賜予他"大慈恩寺三藏法師"的尊號,並加封他為"大廣智大德"。後世也紛紛稱頌他為"唐玄奘"。玄奘法師一生追求佛法,矢志弘揚佛教,其精神和事蹟無疑是佛教史上最璀璨的明珠。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唐时期新兴城市的崛起与发展 | 下一篇:后周帝国缔造者郭威

房玄龄辅佐太宗

唐朝房玄龄

房玄龄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最重要的辅政大臣之一,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首位。他在贞观之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辅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秦王

柳公权楷书名世

唐朝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其楷书以骨力遒劲、法度森严著称,成为

太平公主弄权

唐朝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李旦的妹妹。她作为唐朝历史上最具政治影响力的公主之一,其弄权行为

韦后乱政被诛杀

唐朝李显

韦后乱政是唐中宗李显统治时期的重要政治事件。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企图效仿武则天称帝,最终引发李隆基与太平公主

玄奘西行取经弘法

唐朝玄奘

玄奘西行取经弘法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历史背景、行程细节及影响均具有深远意义。以下依据《大唐西域记》及《大慈恩寺三藏法

玄奘西行取经路

唐朝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因深感当时汉传佛经的不足,决心西行求法,前往天竺(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