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周厉王专利致国人暴动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24 | 阅读:3754次
历史人物 ► 共和

周厉王专利致国人暴动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古代西周王朝政治危机的重要案例。根据《史记》《国语》等史料记载,周厉王(约公元前877-前841年在位)推行"专利"政策,垄断山林川泽之利,禁止平民进入传统公共资源区域从事渔猎、采集等生计活动,触及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

周厉王专利致国人暴动

背景与制度基础:

西周实行"井田制"和"国野分治",国人(居住在城邦内的自由民)原本享有对公共资源的传统使用权。厉王时期的"专利"本质上是对封建契约的破坏,《国语·周语》记载"厉始革典",即通过行政命令改变成法。王室大臣芮良夫曾劝阻:"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

暴动的直接诱因:

1. 经济压迫:平民失去生计来源,《诗经·大雅·桑柔》"民之贪乱,宁为荼毒"反映了民生困境;

2. 言论压制:厉王设立"卫巫"监视国人,导致"道路以目"的恐怖氛围;

3. 贵族矛盾:卿士阶层利益受损,《竹书纪年》载"诸侯不享",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事件过程与影响:

公元前841年爆发的"国人暴动"呈现三个特点:首先具有自发性,《史记》载"乃相与畔袭厉王";其次形成跨阶层联盟,平民与部分贵族联合行动;最终导致厉王流彘(今山西霍州),开启"共和行政"时期(一说由共伯和摄政,一说贵族联合执政)。这一事件标志着周王室权威的严重衰落,为西周覆灭埋下伏笔。

深层历史意义:

1. 经济制度层面,暴露了西周"王有"观念与现实经济需求的矛盾;

2. 政治传统上,突破了"刑不上大夫"的旧制,开创庶民干预政局的先例;

3. 思想领域催生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政治哲学,成为后世治国的重要镜鉴。

该事件与同一时期古雅典的"梭伦改革"形成东西方早期社会冲突的对照,但中国通过贵族联盟而非民主方式解决危机,反映了不同的文明发展路径。考古发现的"㝬簋"等青铜器铭文,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

文章标签:专利

上一篇:夏代玉文化传人孔甲 | 下一篇:西门豹治邺除巫

周公摄政的政治与文化影响

西周周公

周公摄政是西周初年极为重要的政治事件,其影响贯穿政治制度、礼乐文化及后世意识形态多个维度。以下从政治与文化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政治影响 1. 政

南宫适佐武王兴周

西周南宫适

南宫适(又称南宫括或南宫子)是西周开国时期的重要辅臣,辅佐周武王姬发推翻商纣王统治,建立周朝。其事迹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军事辅佐

芮良夫斥荣夷公

西周荣夷公

芮良夫斥责荣夷公是中国西周时期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记载于《国语·周语》和《史记·周本纪》等文献中,体现了西周晚期的政治矛盾和经济思想冲突。以下

西周名臣召公虎生平及贡献

西周周文王

召公虎,又称召穆公(前11世纪—前10世纪),姬姓,名虎,西周宗室重臣,周文王庶子召公奭的后裔,谥号"穆",是西周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作为周

共和行政十四年

西周共和

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发生于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828年,共14年。这一时期因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王室权威崩溃,

召穆公谏止厉王

西周共和

《召穆公谏止厉王》这一典故出自《国语·周语上》,记载了西周时期召穆公(召虎)劝谏周厉王停止暴政的历史事件,是古代政治谏诤的典型案例。以下从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