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西门豹治邺除巫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6-24 | 阅读:4857次
历史人物 ► 西门豹

西门豹治邺除巫是战国时期魏国政治家西门豹在邺县(今河北临漳)任职期间推行的一项著名改革,载于《史记·滑稽列传》。此事展现了中国早期破除迷信、注重实效的治理思想,具体史实及背景如下:

西门豹治邺除巫

1. 背景与邺地陋习

邺县当时受漳水泛滥影响,地方巫祝与豪强勾结,每年以“河伯娶妇”为名敛财。谎称需挑选少女沉入河中祭祀河神,否则会引发洪水,百姓被迫缴纳钱财,导致贫困家庭卖女逃亡。西门豹上任后暗中查访,发现此乃骗局。

2. 破局手段

西门豹并未直接禁止祭祀,而是借参与仪式之机当场揭穿骗局。他故意以“新娘不美”为由,令巫祝及弟子“入报河伯”,将巫祝、三老(地方长老)相继投入河中,迫使幕后豪强认罪。此举既避免行政暴力冲突,又以戏剧化方式瓦解迷信权威。

3. 系统化治水措施

除巫后,西门豹推行实际水利工程:

主持开凿十二条灌溉渠(“西门渠”),引漳水溉田,改良盐碱地;

建立“均水约束”制度,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争水纠纷;

将水利与赋税改革结合,促进农业发展,邺地成为魏国粮仓。

4. 历史意义

社会治理层面:打破神权对基层的控制,确立政府公信力,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系统性“移风易俗”案例之一;

经济层面:通过基础建设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不迷信天命,重在人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政治影响:为后来法家“赏功罚过”“务实去虚”理念提供实践范本,汉代王充《论衡》亦援引此事批判淫祀。

延伸知识

西门豹的行为反映了战国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特点:利用集权手段打击旧势力残余,同时注重发展生产。邺地水利工程部分遗迹至唐代仍在使用,《水经注》详细记载了渠系布局。后世常将此事与李冰治蜀并提,作为古代科学治水的典范。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归入“滑稽列传”,实为借反讽笔法凸显西门豹“以道正俗”的智慧,似谐实庄的叙事手法也成为后世政治寓言的经典模板。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厉王专利致国人暴动 | 下一篇:秦始皇与万里长城的传奇故事

赵武灵王改革强国,赵国崛起新篇章

春秋战国赵国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杰出君主,他在位期间推行的“胡服骑射”改革是赵国崛起的关键转折点。这一改革不仅深刻改变了

楚国丹阳之战大捷

春秋战国魏章

楚国丹阳之战是战国时期楚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公元前312年。此战以楚军大胜告终,对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与起因 1

乐毅:春秋战国名将,传奇人物。

春秋战国乐毅

乐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将领,主要活跃于燕昭王时代,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传奇经历成为春秋战国史上的重要人物。以下是关于乐毅的详细史实与分

战国名将白起之战略人生

春秋战国白起

战国名将白起之战略人生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冷酷果断的作战风格著称,

西门豹治邺除河伯

春秋战国西门豹

西门豹治邺除"河伯娶妇"之事记载于《史记·滑稽列传》,是战国初期魏国地方治理的典型案例,集中体现了西门豹以科学理政破除迷信、兴利除害的施政智慧。

西门豹治邺除巫

春秋战国西门豹

西门豹治邺除巫是战国时期魏国政治家西门豹在邺县(今河北临漳)任职期间推行的一项著名改革,载于《史记·滑稽列传》。此事展现了中国早期破除迷信、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