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王维隐居辋川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21 | 阅读:4354次
历史人物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晚年隐居辋川(今陕西蓝田县西南),这一阶段是其艺术创作与禅宗思想高度融合的黄金时期。关于他的辋川隐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王维隐居辋川

1. 隐居背景

王维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购得初唐宋之问的辋川别业,加以修缮后作为隐居之所。此时他已历经仕途起伏,因张九龄被贬而渐生退意,加之安史之乱中被迫接受伪职的经历,使其晚年更倾向避世。

2. 辋川的环境与生活

辋川位于终南山麓,有二十处自然与人文景观,王维与好友裴迪合著《辋川集》,为每一处景点赋诗,如《鹿柴》《竹里馆》等名篇皆源于此。诗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句,既描绘幽静山水,也暗含禅意。

3. 艺术与禅宗的融合

王维笃信佛教,尤其受北宗禅影响,辋川时期创作的诗画常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其山水画开创水墨渲淡技法,被誉为“南宗画派之祖”,而诗歌中的空灵意象(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被视为禅意美学的典范。

4. 与裴迪的交游

裴迪是王维在辋川的重要伙伴,二人同游唱和,《辋川集》中裴迪亦存20首和诗。这种文人雅集活动反映了盛唐隐逸文化中“亦官亦隐”的特质,王维虽隐居但仍保留官职(尚书右丞),被称为“隐于朝”。

5. 历史影响

辋川别业在后世成为文人隐逸的象征,宋代郭忠恕、元代王蒙等画家均绘制过《辋川图》。王维的隐居模式也被视为“中隐”(介于庙堂与山林之间)的典型,影响了白居易等后世文人的处世哲学。

补充知识:

王维在辋川的具体居所现已不存,但考古发现表明唐代别业多依山水布局,兼具庄园经济功能。

其弟王缙曾将辋川宅捐为寺庙“清源寺”,王维死后葬于辋川附近。

《辋川集》的20首五绝结构严谨,每首对应一景,形成完整的山水意象系统。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法尚镇抚岭南地 | 下一篇:安重荣反叛后晋

安史之乱的内乱影响

唐朝汉族

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性内乱,其影响深远且多维度,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及文化领域,具体表现如下: 一、政治体制的崩塌与

大唐西域记的编纂与传播

唐朝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历史文献,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记录了玄奘西行印度求法17年的见闻,是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教育

唐朝唐朝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教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制度化与普及化深刻影响了政治结构、社会流动和文化发展。以下从制度设计、社会影响、教育

杨贵妃传奇故事背后的爱恨情仇

唐朝传奇

杨贵妃(719年—756年),本名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之一,以其美貌与悲剧命运成为盛唐由盛转衰的象征性人物。她的故事交织着宫廷政治、爱情

隋代才子王维成长史

隋朝王维

隋代并无著名才子王维,王维实为唐代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其生活年代为公元701年-761年。以下依据史实详述其成长与艺术成就: 一、家世与早年教

盛唐诗人王维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唐朝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画家,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