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汉宣帝中兴振朝纲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5-24 | 阅读:2160次
历史人物 ► 王莽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是西汉中期一位极具作为的君主,其统治时期(前74年—前49年)被称为“孝宣中兴”。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举措,成功扭转了汉武帝晚期以来社会动荡、吏治腐败的局面,使西汉王朝重现繁荣。以下是汉宣帝中兴的具体表现:

汉宣帝中兴振朝纲

1. 政治改革:整饬吏治,强化中央集权

整顿官僚系统:吸取霍光专权教训,建立严密的官吏考核制度(如“考功课吏法”),重用干练官员如魏相、丙吉等,严厉打击贪腐。规定地方官员需定期举荐人才,形成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机制。

抑制豪强:推行“假民公田”政策,将国有土地租给贫民,削弱地方豪强对土地的兼并。派遣“绣衣直指”御史巡查地方,严惩欺压百姓的豪族。

平衡权力结构:废除霍光时期设立的“大将军”体制,恢复丞相制度,形成丞相、御史大夫、廷尉三权分立的行政体系。

2. 经济复苏:轻徭薄赋,发展民生

减免赋税:多次下诏减免田租、口赋(如甘露二年免除天下田租),废除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苛政,允许民间经营以刺激经济。

救灾稳农:建立“常平仓”制度,丰年购粮备荒,灾年平价放粮,并设“劝农使”督导农业生产。前61年关东大旱时,曾亲自祈雨并下令开放皇家园林供灾民耕种。

货币改革:废除劣质“赤仄钱”,统一铸造五铢钱,稳定金融市场。

3. 边疆经略:武力震慑与怀柔并重

西域都护府设立(前60年):任命郑吉为首任西域都护,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降服匈奴:联合乌孙大破匈奴(前71年),迫使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实现“匈奴款塞,单于来朝”(前51年)。

羌乱平定:派赵充国采用“屯田戍边”策略,以最小代价平息西羌叛乱(前61年—前60年)。

4. 文化复兴:融合儒法,重视教化

石渠阁会议(前51年):召集儒生讨论《五经》异同,推动今古文经学融合,并亲临裁决争议。

宽刑慎罚:废除武帝时期的酷法(如“腹诽罪”),但保留法家核心理念,形成“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思想。

扶持民间学术:允许民间私学发展,为西汉后期经学繁荣奠定基础。

5. 社会风气转变与历史意义

汉宣帝出身民间(幼年因巫蛊之祸流落市井),深谙百姓疾苦,其政策具有鲜明的务实色彩。他既延续武帝的集权体制,又纠正其激进政策,使西汉人口恢复至5000万(《汉书·地理志》),国库积钱达80亿。后世将“昭宣中兴”并称,但其实际成就远超汉昭帝。班固评其“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司马光亦赞其“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不过,其晚年放任外戚许氏、史氏势力,为王莽篡汉埋下隐患。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直道修筑 | 下一篇:魏延献子午谷谋

来歙孤胆定陇右

汉朝公孙述

来歙孤胆定陇右的故事发生在东汉初年,是光武帝刘秀平定陇右地区的关键战役之一,展现了来歙作为将领的胆略与军事才能。以下是相关史实与背景分析: 1.

汉宣帝中兴振朝纲

汉朝王莽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是西汉中期一位极具作为的君主,其统治时期(前74年—前49年)被称为“孝宣中兴”。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

萧何月下追韩信

汉朝韩信

刘邦在汉中称王后,韩信因未被重用而离开。萧何得知后连夜追赶,最终劝回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拜韩信为大将。韩信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助

汉朝与匈奴和亲

汉朝汉朝

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是汉朝初期为缓解边境压力、维护国家安全而采取的重要外交手段。这一政策始于汉高祖刘邦时期,延续至汉武帝前期,对汉匈关系产生

汉宣帝中兴振朝纲

汉朝王莽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是西汉中期一位极具作为的君主,其统治时期(前74年—前49年)被称为“孝宣中兴”。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

王莽新政与晋朝建立关系探讨

晋朝王莽

王莽新政与晋朝建立之间虽相隔约两个半世纪(王莽新朝存在于公元9–23年,西晋建立于公元265年),但二者的历史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制度沿革、社会矛盾延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