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金石录考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06 | 阅读:772次历史人物 ► 赵明
《赵明诚金石录考》是对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及其著作《金石录》的学术考察。《金石录》由赵明诚与其妻李清照共同编纂,是中国金石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共三十卷,收录了上起三代下至五代的钟鼎彝器铭文和碑刻拓片约两千种,并附有题跋考释。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赵明诚生平与学术背景
1. 家学渊源:赵明诚(1081-1129)出身官宦世家,父亲赵挺之曾任宋徽宗朝宰相,家庭藏书丰富,为其金石研究提供了资源。
2. 学术交游:与欧阳修、刘敞等金石学家往来密切,受北宋"证经补史"的学术思潮影响,将金石材料视为补正文献的重要依据。
二、《金石录》的编纂特点
1. 体例创新:
- 前十卷为目录,按时代排序,标注器物出土地、收藏者;
- 后二十卷为题跋考释,涉及文字校勘、史实辨析。
2. 方贡献:
- 首创"对照法",将青铜器铭文与《诗经》《尚书》等传世文献互证;
- 提出"器以藏礼"的观点,通过形制纹饰推断周代礼制。
三、李清照的参与
1. 共同校勘:李清照在后序中记载二人"每获一书,即共同校勘,整集签题";
2. 战乱补遗:靖康之变后,李清照辗转保护部分藏品,并补入南渡后新见碑刻。
四、学术价值与局限
1. 开创性成就:
- 确立"金石互证"的研究范式;
- 纠正《史记》《汉书》等史籍讹误17处;
2. 时代局限:
- 部分考释受"谶纬"思想影响;
- 对北方少数民族碑刻收录较少。
五、后世影响
清据学家钱大昕评价:"宋代金石之学,以欧(阳修)、赵(明诚)为宗。"该书直接影响了清代《金石萃编》《捃古录》等著作的编纂。现古学家马衡指出,《金石录》的著录体例仍对博物馆藏品编目具有参考价值。
附:现存最早版本为南宋龙舒郡斋刻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校证本时统计,书中涉及的碑刻现存实物约占总数的31%。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