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05 | 阅读:9999次
历史人物 ► 司马光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其修撰过程与内容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以下从修撰背景、编纂方法、内容特色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一、修撰背景与目的

1. 政治需求: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加剧,司马光等人主张以史为鉴改革时弊。治平三年(1066年)下诏设局修史,神宗赐名"资治通鉴",取"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意。

2. 学术积累:司马光曾任馆阁校勘,接触大量典籍。其前期《历年图》《通志》等著作已奠定编年史框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均为当时顶尖史学家。

二、严谨的编纂体系

1. 材料处理:以正史为基础,参考野史、笔记等322种文献,仅残稿就达两屋。采用"丛目-长编-定稿"三阶段:先列事目,再辑录史料,最后考异删定。现存《通鉴考异》30卷体现严谨态度。

2. 时间跨度:上起战国三家分晋(前403年),下迄五代末(959年),涵盖16朝1362年历史,共294卷300余万字。

三、内容与史观特色

1. 资治倾向:侧重政治军事史,经济文化记载较少。每篇"臣光曰"史论体现儒家正统观,如批评汉武帝"穷奢极欲",赞唐太宗"从谏如流"。

2. 叙事艺术:采用"追叙法""带叙法"避免编年体局限。如赤壁之战前集中交代各方动态,王莽改制用倒叙说明背景。

3. 考据成就:纠正《史记》等前史错误百余处。如指出秦灭蜀在惠文王九年非后元九年,订正《唐实录》玄宗死亡日期。

四、深远影响

1. 史学发展:开创"通鉴学",衍生《续资治通鉴长编》《通鉴纪事本末》等著作。朱子《纲目》继承其春秋笔法。

2. 政治借鉴明清帝王常研读此书,康熙作《御批通鉴辑览》。该书在朝鲜、日本亦被列为帝王教科书。

3. 文献价值:保存大量已佚史料,如《唐实录》部分内容、《河洛记》等五代十国史料。

司马光团队历时19年完成的这部巨著,将编年体史书推向高峰。其"网罗宏富、体大思精"的特点,使《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古代史不可替代的经典。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安重荣称帝败亡 | 下一篇:元朝工匠户籍制度

苏辙栾城集传世

宋朝苏辙

苏辙的《栾城集》是其生平诗文总集,传世版本及历史流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下分点详述其传世情况及相关背景:1. 文集构成与编刻 《栾城集》包括《前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宋朝司马光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其修撰过程与内容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以下从修撰背景、编纂方法、内容特

李清照醉花阴赋

宋朝李清照

李清照《醉花阴》是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反映了她与丈夫赵明诚离别后的孤寂心境。以下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历史评价

吴玠仙人关大捷

宋朝吴玠

吴玠仙人关大捷是南宋初年抗金战争中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发生于1134年(南宋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此战是吴玠、吴璘兄弟率领宋军依托险要地形,成功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宋朝司马光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其修撰过程与内容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以下从修撰背景、编纂方法、内容特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宋朝司马光

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编年体通史著作之一,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涵盖1362年历史。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