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温峤燃犀照鬼魅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03 | 阅读:5203次
历史人物 ► 温峤

"温峤燃犀照鬼魅"典出《晋书·温峤传》,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志怪故事。以下根据史实和相关记载详细解析:

温峤燃犀照鬼魅

1. 历史背景与事件经过

温峤(288-329)是东晋名将,都督江州时曾率军平定叛乱。据《晋书》记载,他途经牛渚矶(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听闻水下多鬼怪,遂点燃照明窥探。《晋阳秋》补充细节称,犀光照射下可见水中"奇形异状者,或乘马车著赤衣帻",次日温峤因眼痛去世,时人认为这是触犯鬼神所致。

2. 的特殊文化内涵

在古代被视为通灵之物。《淮南子》载"置穴,狐不敢归",《山海经》称其可照幽冥。汉代已用制作"通天犀",中央有白色纹理贯通首尾,被认为能沟通阴阳。温峤所用可能是此类宝物。

3. 文献记载的流变

除正史外,南朝刘义庆《幽明录》对此事有文学化描写,称见到"水族覆火,奇形异状"。唐代《酉阳杂俎》将其与秦始皇燃犀传说混融,反映故事在民间传播中的演变。

4. 历史地理考证

牛渚矶为长江险要,水深湍急,古代舟船常在此倾覆。水下暗流漩涡可能被附会为"水怪",而温峤眼疾或因江上强光反射导致,后被神秘化解释。

5. 后世影响与文化符号

该典故成为文学常用意象,李商隐有"徒令上将挥神笔,更遣儒生验屈平"之叹。宋代《太平广记》列为"灵异"类之首,明清戏曲如《燃犀记》均取材于此。"燃犀"也成为洞察幽微的代名词。

6. 科学视角的再审视

现代学者认为,所谓鬼魅可能是甲烷气泡导致的光学折射现象,或水下沉船腐木的怪异投影。温峤之死更可能与当时战争创伤或感染有关,但故事深刻反映了古人"鬼神实不可欺"的敬畏心理。这一传说融合了历史人物的真实经历与志怪文学的想象,展现了六朝时期人鬼共存的世界观。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 | 下一篇:韦睿善战韦虎名

洛阳纸贵因左思赋

晋朝左思

“洛阳纸贵”这一典故出自《晋书·左思传》,源于西晋文学家左思创作《三都赋》引发的轰动效应。以下从历史背景、作品分析、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展开说明:

晋穆帝幼年继位

晋朝王述

晋穆帝司马聃是东晋的第五位皇帝,于344年继位,年仅两岁,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幼年继位君主之一。其统治时期(344—361年)处于东晋门阀政治与外部军事

洛阳陷于匈奴之手

晋朝刘渊

洛阳作为东汉都城,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外族入侵,但严格依据史实,“洛阳陷于匈奴之手”这一表述需作以下辨析: 1. 匈奴与东汉的军事冲突 东汉时期(25

祖逖北伐收复河南

晋朝祖逖

祖逖北伐是东晋初年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旨在收复中原失地。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历史背景 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被匈奴、羯族等少数民族政权

温峤燃犀照鬼魅

晋朝温峤

"温峤燃犀照鬼魅"典出《晋书·温峤传》,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志怪故事。以下根据史实和相关记载详细解析:1. 历史背景与事件经过 温峤(288-329)是东晋名将

温峤平定王敦乱

晋朝温峤

温峤平定王敦之乱是东晋初年一次关键的政治军事事件,其过程深刻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复杂性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以下从背景、经过、策略及影响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