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王朴献《平边策》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18 | 阅读:8665次
历史人物 ► 柴荣

王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的重要谋士,其《平边策》是一份针对当时割据局面的战略规划,旨在统一天下。该策略展现了王朴的远见卓识,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王朴献《平边策》

1. 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

王朴提出“攻取之道,从易者始”,主张先攻克实力较弱的南唐、后蜀等南方政权,再集中力量对抗北方的强敌契丹与北汉。这一策略符合“避实击虚”的军事原则,后周世宗依此先后征伐南唐,夺取淮南十四州,为北宋统一奠定基础。

2. 重视经济与军事的结合

他强调“务农积谷”和“精练士卒”,认为需通过发展农业储备粮饷,同时精简军队、强化训练,以保障长期战争的物资供应和战斗力。这与后周世宗推行均田制、整顿禁军的政策相呼应。

3. 分化瓦解敌方联盟

针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王朴建议利用政治手段孤立主要对手。例如,挑拨南唐与吴越的关系,减轻军事压力。这一思想在后来宋太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中得到延续。

4. 边防与内政的统筹

《平边策》特别指出需巩固黄河防线以抵御契丹,同时主张整顿吏治、减轻赋税以稳定后方。后周世宗在位期间改革腐败、疏通漕运,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

扩展知识

王朴的规划深刻影响了北宋的统一路径。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基本遵循“先南后北”步骤,至宋太宗时期灭北汉,完成中原大部统一。

《平边策》的局限性在于低估了燕云十六州问题的复杂性,北宋后期始终未能有效解决契丹(辽)的威胁。

文中“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的思想,与《孙子兵法》中“古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一脉相承,体现了传统战略智慧。

王朴的《平边策》不仅是五代时期的重要军事文献,更为后世提供了割据时代统一的经典范本。其系统性思维和务实精神,至今仍被历史学者所称道。

文章标签:平边策》

上一篇:南诏国归附唐朝 | 下一篇:方腊起义震动江南

后周攻南唐取淮南

五代十国周世宗

后周攻南唐取淮南是指五代十国时期(954年-960年),后周世宗柴荣三次南征南唐,最终夺取淮南十四州的重大军事行动。这一系列战役对中原王朝统一南方具有

王朴献《平边策》

五代十国柴荣

王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的重要谋士,其《平边策》是一份针对当时割据局面的战略规划,旨在统一天下。该策略展现了王朴的远见卓识,其核心内容

吴越钱俶纳土归宋

五代十国李煜

吴越钱俶纳土归宋是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国末代国王钱俶主动向宋太宗献上领地、户籍和军队,和平归附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举措标志着五代

王晏球大破契丹

五代十国李嗣源

王晏球大破契丹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与契丹之间的一次重要军事对抗,发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此役展现了王晏球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中原政

王朴献《平边策》

五代十国柴荣

王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的重要谋士,其《平边策》是一份针对当时割据局面的战略规划,旨在统一天下。该策略展现了王朴的远见卓识,其核心内容

王朴献策定中原

五代十国柴荣

王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的重要谋士,其献策对后周平定中原、奠定统一基础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是结合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平边策》的背景与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