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严可均 - 著名的清代哲学家

朝代:清朝 | 时间:2024-06-03 | 阅读:3427次
历史人物 ► 朱熹

清代哲学家严可均

严可均 - 著名的清代哲学家

严可均(1635-1704)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宋明理学以及佛教等多重思想源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严可均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

1. 致良知学说

严可均继承朱熹的"致良知"思想,主张人的本性即"良知"。他认为"良知"是人人所具有的本源性、主宰性的心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依归。人要实现自我的德性发展,关键在于"致良知"。"致良知"即是通过自我反省和修养,不断揭示和发扬人内心本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理念。

2. 天人合一思想

严可均认为宇宙万物都具有内在的生命性和精神性,人与天地万物都是有机连通的整体。他主张"天人合一"的大同理想,强调人要顺应天理,通过道德修养来达成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代表了严可均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3. 理气思想的独特阐发

严可均在吸收前人理气关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理"与"气"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即相存的关系。"理"作为道德准则和精神内核,寓于"气"之中,两者互为表里、内外。人通过对"理"的把握和践行,才能实现自我的德性完善。

4. 生命哲学的开拓

严可均重视人的内心体验和生命历程,强调人的自我认知、自我修养对于实现生命意义的重要性。他的"致良知"学说也同时体现了一种生命哲学的追求,即通过对内心良知的觉悟和发掘,达致人的精神成长和自我实现。

5. 儒佛融合的学术特色

作为一位博通儒释的思想家,严可均善于融合儒家的"仁"与佛教的"慈悲"思想,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他主张"儒释一源",认为两家思想都源于同一根本,可以相互补充和发展。这种儒佛一体的学术品格,成为严可均哲学的重要特色。

综上所述,严可均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自己的独特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哲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清代的学术界,在当代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文章标签:哲学家

上一篇:嘉靖皇帝反对洋教 | 下一篇:郑应伯仁德领导力

兆惠平定准噶尔

清朝平定准噶尔

兆惠(1708年-1764年)是清代乾隆时期的重要将领,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准噶尔是蒙古卫拉特四部之一,长期与清朝对抗。乾隆二十年(1755年

王锡阐天文历法

清朝阮元

王锡阐(1628—1682),字寅旭,号晓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著名天文学家、历算学家,是中国传统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过渡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生值明清鼎革

编纂四库全书

清朝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古代最大规模的丛书,由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令启动,历时十余年完成。其编纂背景、过程及影响涉及政治、文化、学术

预备立宪骗局

清朝申报

清朝末年的“预备立宪”是1906年至1911年间清廷推行的一系列宪政改革举措,但其最终被革命派和后世学界普遍视为一场“骗局”,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拖

王阳明开创心学

明朝朱熹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开创的阳明心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

朱熹创立理学体系

宋朝朱熹

朱熹是南宋时期最重要的理学家之一,他继承并发展了北宋程颢、程颐的“二程理学”,构建了完备的理学体系,后被称为“程朱理学”,成为元、明、清三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