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可均 - 著名的清代哲学家
朝代:清朝 | 时间:2024-06-03 | 阅读:3427次历史人物 ► 朱熹
清代哲学家严可均
严可均(1635-1704)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宋明理学以及佛教等多重思想源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严可均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
1. 致良知学说
严可均继承朱熹的"致良知"思想,主张人的本性即"良知"。他认为"良知"是人人所具有的本源性、主宰性的心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依归。人要实现自我的德性发展,关键在于"致良知"。"致良知"即是通过自我反省和修养,不断揭示和发扬人内心本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理念。
2. 天人合一思想
严可均认为宇宙万物都具有内在的生命性和精神性,人与天地万物都是有机连通的整体。他主张"天人合一"的大同理想,强调人要顺应天理,通过道德修养来达成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代表了严可均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3. 理气思想的独特阐发
严可均在吸收前人理气关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理"与"气"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即相存的关系。"理"作为道德准则和精神内核,寓于"气"之中,两者互为表里、内外。人通过对"理"的把握和践行,才能实现自我的德性完善。
4. 生命哲学的开拓
严可均重视人的内心体验和生命历程,强调人的自我认知、自我修养对于实现生命意义的重要性。他的"致良知"学说也同时体现了一种生命哲学的追求,即通过对内心良知的觉悟和发掘,达致人的精神成长和自我实现。
5. 儒佛融合的学术特色
作为一位博通儒释的思想家,严可均善于融合儒家的"仁"与佛教的"慈悲"思想,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他主张"儒释一源",认为两家思想都源于同一根本,可以相互补充和发展。这种儒佛一体的学术品格,成为严可均哲学的重要特色。
综上所述,严可均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自己的独特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哲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清代的学术界,在当代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文章标签: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