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吴越开国君王钱镠传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5-27 | 阅读:5783次
历史人物 ► 钱镠

吴越开国君王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其统治期间以保境安民、发展经济著称,奠定了吴越国近百年的繁荣基础。

吴越开国君王钱镠传

早年经历与崛起

钱镠出身寒微,少时以贩盐为生,后投奔地方武装董昌麾下。唐末黄巢起义时,他因作战勇猛渐露头角。乾符六年(879年),钱镠率乡兵击退黄巢残部,受封都知兵马使。景福二年(893年),因与董昌决裂,钱镠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逐步掌控两浙地区。

与治国方略

1. 立国背景: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钱镠接受册封为吴越王,正式建立政权。他采取“事大务实”策略,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同时保持实际自治,避免卷入中原混战。

2. 经济开发:重视水利建设,主持修筑钱塘江海塘(后世称“钱氏捍海塘”),推广“圩田”制度,使杭州、苏州等地成为鱼米之乡。设置“撩湖军”疏浚西湖,促进农业与航运。

3. 海外贸易:依托沿海优势,发展明州(今宁波)、杭州为贸易港口,与日本、新罗、契丹及东南亚通商,瓷器、丝绸出口兴盛。

4. 文化政策:招纳文人罗隐、皮光业等,刊刻佛教典籍(如《雷峰塔藏经》),资助禅宗发展,杭州成为南方文化中心之一。

后世评价与遗产

钱镠临终留下“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的遗训,其子孙延续纳贡政策至978年吴越国归宋。北宋苏轼曾赞:“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钱氏家族后裔名人辈出,如钱弘俶(末代吴越王)、钱钟书等。今杭州雷峰塔、六和塔、灵隐寺等古迹均与吴越国密切相关。

补充知识:钱镠“枕戈待旦”的典故反映其谨慎性格;民间传说“钱王射潮”神话化其治水功绩;吴越国采用“宝正”“天宝”等年号,但多数时间使用中原年号以示臣属。其统治模式体现了五代时期地方政权“保境息民”的典型特征。

文章标签:钱镠

上一篇:岑参边塞风雪 | 下一篇:苏轼东坡居士集

石敬瑭认辽为父

五代十国石敬瑭

石敬瑭认辽为父的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事件,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建国过程中。这一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的关系,也成为后世

冯道乱世长乐老

五代十国冯道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五代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十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政坛不倒翁"。他在

徐温吴国专权

五代十国杨渥

徐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吴政权(902-937年)的实际掌权者,他通过政治手段逐步架空杨氏皇族,奠定了南吴的政治格局。以下是关于徐温专权的史实分析:1. 早年

钱镠吴越国奠基者

五代十国钱镠

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奠基者与首位国王(907-932年在位)。其政权以“保境安民”

钱镠吴越国奠基者

五代十国钱镠

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奠基者与首位国王(907-932年在位)。其政权以“保境安民”

钱弘俶纳土归宋

五代十国钱镠

钱弘俶纳土归宋是五代十国末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吴越国主动归附北宋,避免战乱并实现了和平统一。这一事件发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