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温吴国专权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14 | 阅读:619次历史人物 ► 杨渥
徐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吴政权(902-937年)的实际掌权者,他通过政治手段逐步架空杨氏皇族,奠定了南吴的政治格局。以下是关于徐温专权的史实分析:
1. 早年崛起
徐温原为杨行密(南吴开国君主)部将,因战功升任牙将。杨行密去世后(905年),其子杨渥继位,徐温与张颢共同掌握兵权。908年,二人合谋弑杀杨渥,拥立杨隆演。不久后徐温又除掉张颢,独揽朝政。
2. 架空杨氏政权
徐温以"摄政"名义控制朝局,自封为镇海军节度使、升州刺史,将吴国军政中心从广陵(扬州)迁至升州(南京),并在金陵建立府署。他废除杨渥时代的苛政,推行宽简政策以收揽民心,同时严密防范杨氏宗室。
3. 政治手段
- 人事布局:提拔养子徐知诰(即后来的李昪)和亲信严可求,分掌军政大权。
- 军事控制:其子徐知训镇守广陵监视吴王,徐温本人坐镇金陵遥控全局。
- 经济基础:开发江南水利,推广圩田制,增强吴国财政实力。
4. 对外策略
徐温采取"保境安民"政策,与邻国保持表面和平。913年击败吴越国进攻后签订和约,转而集中精力巩固内政。他还通过联姻与闽、楚等国建立关系。
5. 历史影响
徐温虽未称帝,但其专权为养子徐知诰(李昪)代吴建南唐铺平道路。五代史家评其"虽窃国之形未成,而移祚之阶已构"。其治理下江南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为后来南唐的繁荣奠定基础。
徐温的专权是五代藩镇权力膨胀的典型案例,体现了当时"主弱臣强"的政治特点。他通过渐进式集权避免了激烈动荡,这种模式对十国政权更迭具有代表性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颜真卿忠烈祭侄稿 | 下一篇: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