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厉王专利引暴动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04 | 阅读:9207次
历史人物 ► 荣夷公

周厉王“专利”引发暴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早期民众反抗事件,发生于西周晚期(约公元前9世纪)。这一事件反映了西周政权与平民、贵族间的深刻矛盾,是西周衰亡的重要标志。以下是基于《国语》《史记》等史料的详细分析:

厉王专利引暴动

1. “专利”政策的实质

周厉王为增加王室收入,推行“专利”制度,将山林川泽之利收归国有,禁止平民采樵、渔猎。这一政策触及三个阶层利益:

平民:失去生计来源,基本生存受威胁;

小领主:封地内的自然资源收益被剥夺;

商人:贸易流通受到官方垄断压制。

《国语·周语上》记载:“厉王说(悦)荣夷公,诸侯不享(献贡),王流于彘。”说明连诸侯也因利益受损而反抗。

2. 暴动的直接诱因

经济压迫:平民“谤王”实为对饥饿的抗议,《诗经·大雅·民劳》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即反映民生凋敝。

言论镇压:厉王用卫巫“监谤”,者盛行,形成恐怖统治,《史记·周本纪》称“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贵族不满:召穆公(召虎)等卿士多次谏言无效,贵族集团与王室离心。

3. 暴动过程与后续影响

首都沦陷:前841年,镐京“国人”(主要为平民与低级贵族)暴动,厉王逃亡彘(今山西霍州),史称“彘之乱”。

共和行政:暴动后出现“共和”政权(一说由共伯和摄政,一说贵族共和执政),是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端(“共和元年”)。

制度冲击:周王室权威崩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加速瓦解,私有经济萌芽。

4. 历史启示

经济政策与社会稳定:西周“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证明国家垄断需平衡民生需求。

舆论控制的反噬:厉王“防民之口”的失败成为后世(如《召公谏厉王止谤》)的经典反面教材。

权力结构变化:贵族与平民联合反抗,为春秋时期“国人参政”传统奠定基础。

补充知识:近年考古发现,周厉王时期的“膳夫山鼎”等青铜器铭文显示,彼时王室确实加强了对资源的管理,印证了文献记载。而“共和”时期的“趩尊”铭文则出现“执讯”“获馘”等战争术语,暗示暴动后政局动荡持续。

文章标签:专利

上一篇:太姒贤德兴周室 | 下一篇:屈原投汨罗自沉

南宫括佐周灭商

西周南宫括

南宫括是西周初年的重要人物,其事迹在《尚书》《史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载。他是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的重臣,在灭商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下从多个角

武王伐纣建周

西周泰伯

武王伐纣建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权更替事件,标志着商朝的灭亡与周朝的建立。以下是基于史实(主要依据《尚书》《史记》等文献及考

厉王专利引暴动

西周荣夷公

周厉王“专利”引发暴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早期民众反抗事件,发生于西周晚期(约公元前9世纪)。这一事件反映了西周政权与平民、贵族间的深刻矛盾,是

周恭王驭民以德

西周孔子

周恭王(约前10世纪在位)是西周第九位君主,《史记·周本纪》对其治国理政的记载较为简略,但通过青铜器铭文与先秦文献的互证,可归纳其“驭民以德”的

厉王专利引暴动

西周荣夷公

周厉王“专利”引发暴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早期民众反抗事件,发生于西周晚期(约公元前9世纪)。这一事件反映了西周政权与平民、贵族间的深刻矛盾,是

芮良夫谏专利书

西周荣夷公

《芮良夫谏专利书》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记载了大夫芮良夫对周厉王垄断山林川泽之利(即“专利”政策)的谏言。这一事件反映了西周中晚期社会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