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终军请缨缚南越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17 | 阅读:1887次
历史人物 ► 赵眜

终军请缨缚南越一事出自《汉书·终军传》,是西汉时期青年外交家和政治家终军的著名事迹,展现了西汉初期处理边疆问题的策略与外交智慧。这一事件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约公元前113年),背景是南越国(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统治者赵建德背弃汉朝,暗中勾结闽越,威胁汉朝南部边疆。

终军请缨缚南越

具体经过:

1. 终军主动请缨:当时汉武帝欲派遣使者出使南越,年仅20余岁的终军(时任谏议大夫)上书自荐,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表达了以一根长绳捆缚南越王归朝的壮志。这番豪言展现了汉代士人的胆识与自信。

2. 外交与威慑并用:终军作为副使随王然于出使南越,主要任务是说服南越王赵兴及太后樛氏归顺汉朝,改行汉制。终军以其辩才和恩威并施的策略,成功促使南越王上书请求“比内诸侯”,成为汉朝藩属。

3. 事变与悲剧结局:南越丞相吕嘉(反对归汉的本土势力首领)发动政变,杀害赵兴、太后及汉使终军等人。终军死时年仅二十余岁,史称“终童”。这一事件直接引发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公元前112年),最终将其纳入汉朝直辖版图,设立南海等九郡。

历史意义:

终军的请缨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积极开拓边疆的国策,以及年轻官员的报国热忱。

南越的平定标志着汉朝完成对岭南地区的彻底控制,为丝绸之路南海航线的发展奠定基础。

终军成为后世“请缨”典故的源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无路请缨”),象征主动担当的精神。

延伸知识:

南越国的背景:由秦将赵佗于秦末建立,汉初曾臣服于汉高祖,但长期保持自治。终军事件前的南越王赵兴为赵佗玄孙,其母樛太后为中原人。

汉越文化冲突:吕嘉政变实质是南越本土势力对汉化的抵制,终军之死凸显了文化整合的复杂性。

考古佐证广州南越王墓(赵眜墓,赵兴祖父)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及中原式器物,印证了南越与汉朝的交织关系。

终军虽未实现“长缨缚王”的诺言,但其英勇之举成为汉代经营岭南的重要一环,体现了外交与武力在统一进程中的辩证关系。

文章标签:

上一篇:南征百越定岭南 | 下一篇:定军山争霸

桑弘羊理财兴汉

汉朝桑弘羊

桑弘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理财专家和经济改革家,他在汉武帝时期主导了一系列财政经济改革,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桑弘羊的理财政策主要包

郭解侠名动天下

汉朝郭解

郭解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游侠,其事迹主要载于《史记·游侠列传》。作为汉武帝时期民间社会的传奇人物,他的“侠名”具有复杂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反映了

扬雄著法言解难

汉朝扬雄

扬雄所著《法言》是汉代重要的儒家著作之一,成书于西汉末年,旨在匡正时弊、弘扬儒学正统思想。"解难"部分作为《法言》的核心篇章,体现了扬雄对汉代经

刘安编淮南子

汉朝刘安

《淮南子》是西汉初期由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共同编纂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书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前后。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合儒家、法家、阴

终军请缨缚南越

汉朝赵眜

终军请缨缚南越一事出自《汉书·终军传》,是西汉时期青年外交家和政治家终军的著名事迹,展现了西汉初期处理边疆问题的策略与外交智慧。这一事件发生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