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南北朝 >> 详情

北周后主拒臣请自刎殉国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4-07-02 | 阅读:6968次
历史人物 ► 宇文赟

北周后主拒臣请自刎殉国

北周后主拒臣请自刎殉国

公元581年,北周皇帝宇文邕在位仅仅两年,即遭遇了大难。强大的隋国趁机发动了进攻,一支强大的隋军很快便攻入了洛阳,并围困了北周皇宫。面对即将覆灭的局势,北周皇宫内外掀起了一番激烈的争论。

皇宫内,后主宇文赟被忠臣们劝说应该自刎以殉国。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隋军已经攻破了城墙,随时可能进入宫殿。宇文赟的大臣们认为,唯有后主自刎,才能表明北周王室对国家的忠心,并避免被敌人俘虏而遭受侮辱。他们一再恳求宇文赟下决心自刎,以洗刷王室的耻辱。

然而,这位年仅二十三岁的北周后主却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坚定地拒绝了臣下们的请求,表示宁可虏,也不愿意自杀殉国。他说:"臣子固有义不辱命,但吾为帝王,岂可妄自了断?且吾虽为人臣,犹有无穷大业在前,安可轻弃性命?"

这番话道出了宇文赟内心的想法。作为北周的最后一个皇帝,他仍然怀着报国的心愿,不愿意就此轻易放弃。他希望能够活下来,等待日后再次恢复北周的统治。即便现在陷入了绝境,他也不愿意死在这里,而是要寻找重新获得自由的机会。

宇文赟的决定给在场的臣僚们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他们没有想到这位年轻的皇帝会做出如此不同寻常的选择。但宇文赟已经下定决心,任凭臣子们如何恳求劝说,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

在臣子们的哀求声中,宇文赟最终还是被隋军俘虏,被到隋都长安。在长安,隋文帝杨坚对待宇文赟的态度十分仁慈,给予了他良好的待遇。宇文赟对此十分感激,并与杨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隋朝的庇护下,宇文赟得以保全了性命。他虽然失去了王国,但并未就此放弃复国的理想。相反,他开始谋划着重新夺回北周的统治权。

宇文赟的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君主的觉悟和担当。虽然眼看北周即将覆灭,但他仍然充满希望,并愿意为国家的未来继续奋斗。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令后世的读者为之动容。

即便在当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宇文赟依然做出了不同寻常的选择。他没有选择自杀殉国,而是决意保全自己,为日后的复兴奠定基础。这种超越常人的勇气和定力,实在令人钦佩。

历史面前,宇文赟虽然未能最终挽救北周,但他的决定无疑为自己赢得了美名。作为一个年轻的皇帝,他在危难时刻展现出了不屈的意志,这种精神无疑值得后人学习和崇敬。他选择活下去,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这已经超越了一个臣子的义务,充分体现了一个君主应有的远见和担当。

文章标签:后主

上一篇:王羲之 - 晋朝著名书法大家 | 下一篇:江重光 - 元朝宰相大臣

梁朝昭明太子早逝

南北朝昭明

梁朝昭明太子萧统(501年-531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文采斐然,主持编撰了著名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但因早逝未能继承皇位,其生平

王肃北传儒学经典

南北朝王肃

王肃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经学家,字子雍,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他是西汉经学家王吉的后代,司徒王朗之子。王肃在儒学经典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

鲜卑英雄拓跋焘的崛起之路

南北朝拓跋焘

鲜卑英雄拓跋焘的崛起之路 拓跋焘(408—452),北魏太武帝,鲜卑拓跋部杰出领袖,南北朝时期最具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期间(424—452年)通过军事征

萧绎江陵焚书

南北朝萧绎

萧绎(508—555年),即梁元帝,是南朝梁的第七位皇帝。他在江陵焚书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浩劫之一,发生在西魏攻破江陵前夕,萧绎下令焚烧宫中藏

北周宣帝宇文赟

南北朝宇文赟

北周宣帝宇文赙(559年-580年),字乾伯,北周第四位皇帝,武帝宇文邕长子,母为李皇后。其统治时间短暂(578年-580年),但以荒淫暴虐著称,加速了北周

北周后主拒臣请自刎殉国

南北朝宇文赟

北周后主拒臣请自刎殉国公元581年,北周皇帝宇文邕在位仅仅两年,即遭遇了大难。强大的隋国趁机发动了进攻,一支强大的隋军很快便攻入了洛阳,并围困了北周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