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范雎献远交近攻策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13 | 阅读:1326次
历史人物 ► 范雎

范雎献“远交近攻”策是战国时期秦国对外战略的重要转折点。该策略由魏国人范雎在秦昭襄王时期提出,核心思想是通过地理远近分化敌国联盟,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战略基础。

范雎献远交近攻策

历史背景

公元前270年左右,秦国虽经商鞅变法国力强盛,但对外扩张屡受阻碍。穰侯魏冉主张跨越韩、魏直接攻齐,导致战线过长,损耗巨大。范雎入秦后指出这一弊端,提出“远交近攻”,主张优先打击邻近的韩、魏,同时与远方的齐、燕等国结盟,避免多线作战。

策略内容与实施

1. 地理优先原则

- 近攻:集中兵力吞并接壤的韩、魏,逐步向中原推进。公元前262年发动长平之战,重创赵国;前256年灭西周国。

- 远交:派使者结好齐国,以财帛麻痹燕、楚,使其在秦攻三晋时保持中立。

2. 政治配套措施

- 范雎同时提出“固干削枝”,削弱穰侯等贵族权力,强化王权集中,确保战略执行效率。

- 采用“”破坏六国合纵,如贿赂赵国郭开陷害李牧

战略意义

军事层面:缩短补给线,降低战争成本。秦军可依托关中基地逐步东进,形成“蚕食”态势。

外交层面:瓦解东方六国“合纵”可能。齐国因与秦交好,在五国伐齐(前284年)后不再积极抗秦。

历史影响:该策略被秦始皇沿用,最终实现统一。汉代贾谊评价“内固威而外权变,远交近攻,衡决诸侯”。

局限性

依赖远邦的短期诚信,如楚怀王曾因背盟被秦囚禁。

后期需高强度军事投入,长平之战后秦军死伤过半,暂缓东进。

范雎的策略将地缘政治理论与实战结合,成为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典范。其特点是阶段性目标明确,兼具灵活性与残酷性,深刻影响了后世“连横”政策与帝国扩张模式。

文章标签:

上一篇:《诗经》雏形初现 | 下一篇:李信伐楚兵败

申不害相韩术治

春秋战国申不害

申不害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曾任韩国丞相,以“术治”思想闻名。他的治国理念与同时期的商鞅“法治”、慎到“势治”并称法家三派。以下是关于

王翦灭楚定中原

春秋战国王翦

王翦灭楚是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的关键战役,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王翦作为秦国名将,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充分

范雎献远交近攻策

春秋战国范雎

范雎献“远交近攻”策是战国时期秦国对外战略的重要转折点。该策略由魏国人范雎在秦昭襄王时期提出,核心思想是通过地理远近分化敌国联盟,为秦国统一

管仲辅齐称霸

春秋战国管仲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其影响深远,奠定了齐国“春秋五霸”之首的地位。以下从历史背景、治国策略、改革措施及霸业形成等方面

范雎献远交近攻策

春秋战国范雎

范雎献“远交近攻”策是战国时期秦国对外战略的重要转折点。该策略由魏国人范雎在秦昭襄王时期提出,核心思想是通过地理远近分化敌国联盟,为秦国统一

商圣范睢的谋略智慧与国家命运连结

春秋战国范雎

范睢,字叔谋,亦名范雎,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被誉为商圣。他不仅凭借其杰出的外交和治国能力,对秦国的兴盛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