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段秀实怒斥叛将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19 | 阅读:2948次
历史人物 ► 段秀实

段秀实怒斥叛将的事迹发生在唐朝泾原兵变”期间,是历史上彰显忠烈气节的经典事件。根据《资治通鉴》《旧唐书》等史料记载,具体细节如下:

段秀实怒斥叛将

背景与人物关系

公元783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军途经长安时因朝廷赏赐不公发动兵变,拥立太尉朱泚为帝。段秀实时任司农卿,表面假意归顺,实则暗中联络朔方军将领刘海宾等人准备诛杀朱泚。朱泚曾拉拢段秀实,因其曾任泾原节度使且威望极高。

朝堂怒斥的经过

1. 当庭痛骂:朱泚召集群臣议事时,段秀实突然夺过同僚源休的象牙笏板,冲上前唾面大骂:“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岂从汝反邪!”(《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2. 血溅叛庭:用笏板击伤朱泚额头后,遭叛军围攻。段秀实临终高呼:“我不同汝反,何不杀我!”最终被害,时年六十五岁。

3. 震慑效果:朱泚事后惊魂未定,以“义士”之名厚葬段秀实,叛军士气因此受挫。

历史评价与细节考证

忠烈象征唐德宗追赠太尉,谥号“忠烈”。柳宗元在《段太尉逸事状》中记载其早年执法严明、散家财恤兵的事迹,印证其刚正品格的一贯性。

战术意图:学者岑仲勉指出,段秀实此举可能为拖延时间,等待城外部队集结,体现政治家与军人身份的合一。

兵器争议:部分笔记小说称其携带暗器,《旧唐书》明确记载“秀实忽起夺源休笏”,可见是临时发难,更显壮烈。

延伸影响

唐代之后,段秀实与颜真卿被并称为抗击叛乱的文臣典范。北宋将此事列入《十七史百将传》,明代《唐忠臣录》特别强调其“笏板毙贼”的细节,成为戏曲《段太尉击贼笏》的素材来源。现代敦煌壁画中仍有相关题材残留。

此事件不仅展现唐代士人的气节观,也反映出安史之乱后藩镇将领与中央政权矛盾的复杂性。段秀实以文官之躯行武将之事,其行动兼具 symbolism 和 strategic 双重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薛道衡文才冠隋朝 | 下一篇:景进谗言祸后唐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教育

唐朝唐朝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教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制度化与普及化深刻影响了政治结构、社会流动和文化发展。以下从制度设计、社会影响、教育

杨贵妃传奇故事背后的爱恨情仇

唐朝传奇

杨贵妃(719年—756年),本名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之一,以其美貌与悲剧命运成为盛唐由盛转衰的象征性人物。她的故事交织着宫廷政治、爱情

鱼玄机才情纵诗笺

唐朝鱼玄机

鱼玄机(约844-约871),晚唐著名女诗人,原名鱼幼微,字蕙兰,工诗善文,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才情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

高适边塞壮歌行

唐朝高适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其诗作以雄浑豪放、纪实抒怀著称,深刻反映了唐代边塞军旅生活的壮阔与苍凉。以下从历史背景、诗歌特色、文学价值等方

段秀实笏击叛逆臣

唐朝段秀实

段秀实笏击叛逆臣事件发生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是唐朝泾原兵变中的标志性事件。时任司农卿的段秀实在面对叛将朱泚的威逼利诱时,以笏板猛击其头

段秀实怒斥叛将

唐朝段秀实

段秀实怒斥叛将的事迹发生在唐朝“泾原兵变”期间,是历史上彰显忠烈气节的经典事件。根据《资治通鉴》《旧唐书》等史料记载,具体细节如下:背景与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