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李广利远征大宛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12 | 阅读:2924次
历史人物 ► 李广

李广利远征大宛是汉武帝时期发动的一场重要军事行动(前104—前101年),旨在夺取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并巩固汉朝在西域的权威。这场战役是汉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战略的关键一环。

李广利远征大宛

背景与动因

1. 汗血宝马的诱惑

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以出产汗血宝马闻名。汉武帝为对抗匈奴骑兵,急需改良战马品种。张骞通西域后,汉使在大宛求马遭拒,且大宛王毋寡杀害汉使、劫掠财物,直接引发武帝武力征讨。

2. 西域战略需求

汉朝需切断匈奴与西域诸国的联盟。大宛地处丝路要冲,控制此地可威慑楼兰、乌孙等国,保障商路安全。

第一次远征(前104年)

李广利率领数万兵力西征,但准备不足:

后勤灾难:沿途小国闭城拒供粮草,汉军抵达大宛时已损兵过半。

战术失利:围攻大宛都城贵山城四十余日未克,被迫撤退至敦煌,生还者仅十之一二。

武帝震怒:下令“军有敢入(玉门)者斩”,李广利滞留敦煌待命。

第二次远征(前102年)

汉朝倾力再战,规模空前:

兵力部署:调集6万正规军、18万后勤辅兵,携带大量攻城器械,并征调西域盟国兵力协同。

心理威慑:沿途惩治亲匈奴的轮台国,屠城示众,其他城邦纷纷归附。

围攻战术:切断贵山城外城水源,爆破城墙,迫使大宛贵族内讧,弑杀毋寡投降。

战利品:汉军获汗血宝马数十匹、中等马匹三千余,立亲汉贵族昧蔡为新王。

结果与影响

1. 军事层面

汉军虽胜但代价惨重,两次远征耗损士卒十余万,钱粮不计其数,暴露远程作战的后勤短板。

2. 政治意义

- 西域诸国震动,乌孙、大月氏等遣使结盟,汉设西域都护府奠定基础。

- 大宛沦为汉朝附庸,丝绸之路中段趋于稳定。

3. 马政改革

引入的汗血宝马改良了中原马种,但效果有限,汉朝后期仍依赖河套等地产马。

争议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中批评此战“宛小国而不能下,损士马甚众”,反映了汉廷内部的反对声音。现代学者认为,远征体现了武帝的扩张决心,但其经济消耗加速了西汉中期的财政危机。

文章标签:

上一篇:高渐离击筑复仇 | 下一篇:孙策遇刺遗江东

汉和帝罢盐铁之禁

汉朝王莽

汉和帝罢盐铁之禁是东汉历史上的重要经济政策调整,发生在公元88年汉和帝即位初期。这一举措标志着西汉以来延续百余年的盐铁官营制度被部分废除,对东汉

李广利远征大宛

汉朝李广

李广利远征大宛是汉武帝时期发动的一场重要军事行动(前104—前101年),旨在夺取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并巩固汉朝在西域的权威。这场战役是汉匈战争的重要组

蔡伦改进造纸之术

汉朝蔡伦

蔡伦(约公元50年-121年),东汉宦官,字敬仲,桂阳郡(今湖南耒阳)人,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重要改进者。根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蔡伦于汉和帝元

赵过推广代田法

汉朝汉武帝

赵过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农学家和农业改革家,活跃于汉武帝时期(约公元前140—前87年)。他所推广的"代田法"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一项重要革新,对提高土地

李广利远征大宛

汉朝李广

李广利远征大宛是汉武帝时期发动的一场重要军事行动(前104—前101年),旨在夺取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并巩固汉朝在西域的权威。这场战役是汉匈战争的重要组

李广难封将军泪

汉朝李广

“李广难封将军泪”这一标题概括了西汉名将李广戎马一生却未能封侯的悲剧命运。李广的遭遇是汉代军功制度、政治环境与个人性格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