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第五伦清正廉明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20 | 阅读:7818次
历史人物 ► 海瑞

第五伦是东汉初年著名的清官,以廉洁刚正著称,《后汉书》将其事迹列入《循吏列传》。以下从其生平、政绩、吏治思想及历史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五伦清正廉明

一、出身寒微而笃志清廉

第五伦出身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士族,但家道中落。早年任乡啬夫时便以"公平称"。建武年间被举孝廉入仕,担任会稽太守期间,"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养马,妻炊爨饮食",其清廉作风与当时"郡国富实"的官场风气形成鲜明对比。

二、官场中的"逆行者"

1. 经济防腐:任蜀郡太守时,当地官署年财政结余常达数千万钱,前任皆私吞公款,第五伦到任后立即将钱帛悉数上交国库,并大幅裁减吏员。史载"蜀地吏民悦服"。

2. 司法公正:处理案件时"平铨衡,正斗斛",杜绝豪强贿赂。曾严惩倚仗窦融权势的子弟,时人称"伦乃能持之"。

3. 人事改革:选拔官员"常察孝廉年少能报恩者",首创"试守"制度(试用期制度),有效遏制买官卖官。

三、制度性廉政建设

1. 首创俸禄公开制:要求属官每月公示俸禄收支,此做法后被推广至全国。

2. 推行"禁馈令":明文禁止官员接受任何形式的馈赠,连传统节日礼物亦在禁止之列。

3. 建立举报机制:在郡衙设"受言箱",鼓励百姓举报官吏不法行为,开汉代信访制度先河。

四、思想体系的特殊性

不同于一般清官仅注重个人操守,第五伦形成系统的廉政理论:

1. "四知"原则:提出"天知、神知、子知、我知"的拒贿理论(比杨震"暮夜却金"早约20年)。

2. "三不"主张:"不因喜以谬赏,不因怒而滥刑,不因财而枉法"。

3. 循环监督论:创建"长吏察属官、属官督长吏"的双向监督体系。

五、历史影响与争议

1. 章帝时期位列九卿,但其激进改革遭权贵抵制,最终辞官归乡。

2. 范晔评其"清洁美行,在宠能约",但亦指出其"峭直少容"的性格缺陷。

3. 唐宋时期被纳入官方祀典,元代《吏学指南》将其列为"吏师"。

4. 明代海瑞曾以第五伦事迹上《治安疏》,引发"清官政治"大讨论。

延伸知识:第五伦家族成员多延续清廉家风,其曾孙第五种在桓帝时任兖州刺史,因弹劾宦官单超亲党被称为"五代遗直"。出土的《第五伦刻石》(现存西安碑林)详细记载其考绩制度,为研究汉代吏治的重要文物。其建立的"试守"制度直至南北朝仍在沿用,堪称中国文官制度的重大创新。

文章标签:

上一篇:范睢远交近攻策 | 下一篇:白帝城刘备托孤

汉末儒生郑玄的学问

汉朝子和

汉末儒生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经学之集大成者”。他的学问体系宏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

汉朝汉朝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边疆冲突之一,贯穿了西汉至东汉近三百年时间,其背景、过程与结果均对东亚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

汉哀帝朝政变革

汉朝傅喜

汉哀帝刘欣(前27年-前1年)是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时间为前7年至前1年,其统治期以政治混乱和社会矛盾激化为特征。 汉哀帝朝政变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汉初名臣张良的故事

汉朝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记·留侯世家》,以下是其核心事

海瑞上《治安疏》(1566年)

明朝海瑞

海瑞上《治安疏》是明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事件,反映了嘉靖末年官场腐败与社会矛盾的激化。以下从背景、内容、影响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

海瑞罢官风波考

明朝海瑞

海瑞罢官风波考海瑞是明代著名的清官,以刚正不阿、廉洁自律著称。他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为官,因直言进谏、打击豪强而闻名,但也因此屡遭贬黜。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