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子婴诛杀赵高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10 | 阅读:1010次
历史人物 ► 子婴

关于子婴诛杀赵高的历史事件,主要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这一事件发生在秦朝末年,是秦国权力斗争的之一,标志着赵高专制时代的终结。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子婴诛杀赵高

1. 历史背景

秦二世胡亥即位后,赵高通过沙丘之谋掌控朝政,担任郎中令,逐步铲除异己,包括丞相李斯。他指鹿为马、独揽大权,导致秦朝统治危机加剧。公元前207年,刘邦军队逼近咸阳,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秦帝国濒临崩溃。赵高为自保,弑杀胡亥,意图与义军谈判。

2. 子婴的身份与继位

子婴的身份存在争议,《史记》记载他可能是秦始皇之弟或胡亥的侄子。赵高废除帝号,拥立子婴为“秦王”(非皇帝),试图降低目标以换取谈判筹码。子婴识破赵高阴谋,暗中策划反击。

3. 诛杀过程

时机选择:子婴借斋戒五日、即位前的空档,称病不朝,诱使赵高亲自探视。

行动部署:子婴与两名儿子及亲信宦官韩谈密谋。赵高入宫后,韩谈趁其不备突袭刺杀,随后夷灭赵高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政治清算:子婴处死赵高党羽,短暂掌控咸阳,但已无力挽回秦朝崩溃的局面。

4. 后续影响

秦朝灭亡:子婴在位仅46天,刘邦攻入咸阳后投降,秦朝正式灭亡。项羽入城后杀害子婴。

赵高评价:后世将其视为权宦误国的典型,但其政治手腕(如律法改革)亦有复杂评价。

5. 延伸分析

权力结构:赵高之死暴露了宦官专权的脆弱性,依赖君主信任一旦丧失即崩塌。

历史争议:子婴的“秦王”称号可能反映赵高试图回归春秋战国分封模式,而非延续帝国体制。

考古佐证:秦简牍中未直接提及此事,但二世年间“法律条文紊乱”的记载印证了赵高乱政的后果。

这一事件不仅是宫廷政变,更揭示了秦制崩溃的内在逻辑——极度集权下,权力中心的腐败与失控足以摧毁整个帝国。子婴的短暂抗争虽未能逆转局势,但为后世提供了权力制衡的深刻教训。

文章标签:

上一篇: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注:实为秦末) | 下一篇:韩当老将战江东

韩广据燕称王

秦朝韩广

韩广据燕称王是秦末农民起义中的历史事件。韩广原为赵王武臣部将,前209年随武臣参与反秦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后,武臣受命北上略地,韩广率军攻占燕地(

内史腾灭韩献地

秦朝内史腾

内史腾灭韩献地是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30年,标志着六国中第一个诸侯国——韩国的灭亡,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

秦置南海三郡

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南方疆域,于公元前214年实施大规模南征,设置"南海三郡",具体包括:1. 南海郡 - 核心区域在今广东珠三角地区,郡治番禺(今

子婴诛杀赵高

秦朝子婴

关于子婴诛杀赵高的历史事件,主要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这一事件发生在秦朝末年,是秦国权力斗争的高潮之一,标志着赵高专

子婴诛杀赵高

秦朝子婴

关于子婴诛杀赵高的历史事件,主要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这一事件发生在秦朝末年,是秦国权力斗争的高潮之一,标志着赵高专

巨鹿之战定乾坤

秦朝子婴

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发生在秦末大起义期间(公元前207年),是秦王朝覆灭的关键转折点。这场战役中,项羽率领的楚军以破釜沉舟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