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韩当老将战江东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10 | 阅读:4496次
历史人物 ► 韩当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人(今河北迁安一带)。他早年随孙坚起兵征战,历仕孙策孙权两代,是东吴政权的重要开国将领之一。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军事生涯及历史地位:

韩当老将战江东

一、早期征战与孙氏基业

1. 孙坚时期的从军经历(约184-192年)

韩当以"善骑射、有膂力"著称,被孙坚提拔为别部司马。参与讨伐黄巾军、董卓等战役,在阳人之战(191年)中表现突出,为孙坚"轻骑三十六将"之一。

*补充:孙坚时期的军事班底多出自淮泗集团与幽燕豪杰,韩当与程普黄盖等并称"江表十二虎臣"的雏形*。

2. 江东扩张期的作用(195-200年)

孙策渡江后,韩当参与平定吴郡严白虎、会稽王朗等割据势力。200年孙策遇刺后,他作为元老将领协助孙权稳定局势,在讨伐李术、山越等战事中屡立战功。

二、赤壁之战前后的军事表现

1. 江夏战役的先锋(208年之前)

建安十三年(208年)前,韩当与周瑜吕蒙等多次进攻黄祖,尤其在夏口之战中率突击,为最终击杀黄祖奠定基础。其水战能力在东吴诸将中属第一梯队。

2. 赤壁之战的战术执行

虽非战役主导者,但担任左翼都督,负责火攻后的追击战。史料记载其部在乌林段截击曹操溃军时"斩获颇众"。

三、夷陵之战与后期戍边

1. 夷陵之战的防御部署(221-222年)

昭武将军身份镇守夷道(今湖北宜都),与朱然形成犄角之势。当刘备主力被陆逊火攻击溃时,韩当部队截断蜀军归路,《吴书》记载其"获甲士三千余级"。

2. 曹魏边境的长期对峙

黄武年间(222-229年)长期驻防柴桑(今九江),多次击退魏将张辽满宠的进攻。特别在223年的洞口之战中,以少胜多击退曹休大军,获孙权赐"金刀良马"。

四、历史评价与军事遗产

1. 个人作战特点

三国志》评其"便弓马、有骑将之风",是东吴少有的擅长骑兵作战的将领。不同于吕蒙的谋略型或周瑜的统帅型,韩当更偏向战术执行专家。

2. 家族延续情况

其子韩综于229年叛逃魏国,导致家族声誉受损。但孙权仍追念旧功,保留其部曲编制由其他将领接管。

3. 墓葬与纪念

据南宋《景定建康志》载,南京曾有韩当墓(今佚),明代时仍有人祭祀。鄂州西山存有后世所立"吴将军韩当练兵处"碑刻。

韩当的一生贯穿了东吴从创业到鼎盛的全过程,其军事活动轨迹覆盖长江中下游所有重要战区。作为孙氏政权中罕见的北方籍贯将领,他的骑兵战术与水战能力的结合,反映了东吴军队早期的多元化特征。尽管其历史知名度不及周瑜、陆逊等人,但陈寿在《三国志·吴书》中将其与程普、黄盖并列作传,足见在东吴军事体系中的奠基性地位。

文章标签:

上一篇:子婴诛杀赵高 | 下一篇:谢玄淝水破苻坚

刘备三顾茅庐请贤

三国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求贤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及《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据正史记载,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屯驻新

孟获七擒终归心

三国孟获

"孟获七擒终归心"这一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是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叛乱的关键事件。从历史学角度分析,这一事件体现了蜀

曹仁死守樊城记

三国曹仁

曹仁死守樊城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北伐,兵锋直指曹魏战略重镇樊城(今湖北襄阳樊城区)。此战中,曹仁作为曹魏方面主将,以劣势兵力死守

韩当老将战江东

三国韩当

韩当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人(今河北迁安一带)。他早年随孙坚起兵征战,历仕孙策、孙权两代,是东吴政权的重要开国将领之一

韩当老将战江东

三国韩当

韩当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人(今河北迁安一带)。他早年随孙坚起兵征战,历仕孙策、孙权两代,是东吴政权的重要开国将领之一

韩当随孙氏三代建功

三国韩当

韩当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终生效忠于孙氏三代(孙坚、孙策、孙权),以其勇猛和忠诚在东吴的建国与扩张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