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青铜器鼎盛期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12 | 阅读:8870次
历史人物 ► 勾践

青铜器的鼎盛期主要指中国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300—前771年),其特征如下:

青铜器鼎盛期

1. 技术与工艺的成熟

商晚期以范铸法为核心,出现复合陶范技术,能铸造大型重器(如司母戊鼎)。西周时期分铸法、焊接技术普及,纹饰更为精细。春秋战国时失蜡法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复杂器型的制作水平。

2. 礼器体系的完善

商周青铜器以鼎、簋、爵、觚为核心,形成严格的礼制配套。如西周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体现等级秩序。商代重酒器(如觚、爵),西周转向食器(鼎、簋)为主。

3. 纹饰与铭文的演化

商晚期流行饕餮纹(兽面纹)、夔龙纹等神秘图案,多与祭祀相关;西周中期后纹饰趋于简化,出现窃曲纹、波带纹。铭文从商代简短族徽发展为西周长篇记事(如毛公鼎499字),记录册命、战争等史实。

4. 区域性特点显现

中原地区(殷墟、周原)器物庄重规整;南方三星堆青铜器(人像、神树)风格迥异;北方草原地带多见刀剑、马具等实用器,反映游牧文化影响。

5. 政治与宗教功能强化

商代青铜器多为祭祀通神的媒介(如甲骨文记载的“镬鼎”用于烹牲)。西周通过“制礼作乐”将青铜器转化为权力象征,如虢季子白盘记录战功以彰显周王室权威。

6. 合金配比的科学化

商周青铜器铜锡铅比例趋于稳定,《考工记》记载“六齐”规则(如钟鼎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使器物兼具硬度与延展性。

延伸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转向实用化,货币(布币、刀币)、兵器(越王勾践剑)、生活用具(铜镜)大量出现,铁器兴起后逐渐退出主流,但其工艺传统影响至今。

文章标签:青铜器鼎盛

上一篇:武丁中兴耀四方 | 下一篇:齐桓公春秋首霸

膳夫山鼎赏赐

西周贝币

膳夫山鼎赏赐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膳夫山鼎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青铜器,出土于陕西扶风县,铭文中记载了周王对膳夫“山”的赏赐。这一器物不仅是研究西周

魏叔封于毕原

西周镐京

魏叔封于毕原一事,涉及西周时期的封国制度与地理分布,需结合文献与考古发现综合分析。1. 魏叔的身份与分封背景 魏叔即毕公高,为周文王第十五子,《

青铜器鼎盛期

西周勾践

青铜器的鼎盛期主要指中国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300—前771年),其特征如下:1. 技术与工艺的成熟 商晚期以范铸法为核心,出现复合陶范技术,

毕公高策命诸侯

西周三监之乱

毕公高策命诸侯的记载主要见于《尚书·周书·毕命》篇,反映了西周初期周公旦之后的重要治国方略。这一事件发生在周康王时期(约公元前10世纪),是西周

青铜器鼎盛期

西周勾践

青铜器的鼎盛期主要指中国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300—前771年),其特征如下:1. 技术与工艺的成熟 商晚期以范铸法为核心,出现复合陶范技术,

吴越争霸勾践灭吴

春秋战国勾践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00:00 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