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玄奘西行取真经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5-19 | 阅读:8147次
历史人物 ► 玄奘

玄奘西行取真经的历史背景与贡献

玄奘西行取真经

1. 历史背景

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祎,唐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他因深感当时中国佛经译本不全、义理分歧,决心西行天竺(今印度)求取真经。当时唐朝与西域交通受限,玄奘未获官方批准,于贞观三年(629年)私自出发,历经艰险抵达印度。

2. 西行路线与经历

玄奘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诸国,穿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阿富汗,最终抵达印度。他在那烂陀寺学习五年,师从戒贤法师,精通瑜伽、因明等佛学理论,并游历印度各地,与当地学者辩论,声名远播。

3. 取经与归国

玄奘在印度收集大量佛经、佛像,于贞观十九年(645年)返回长安,带回657部佛典。唐太宗对其极为重视,命其主持译经工作。玄奘在长安大慈恩寺、玉华寺等地组织译场,共译出75部、1335卷佛经,包括《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等重要典籍。

4. 学术贡献

- 佛经翻译:玄奘的翻译严谨精准,创立“新译”风格,影响深远。

- 文化交流:其著作《大唐西域记》详细记录西域、印度风土人情,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的重要文献。

- 唯识宗创立: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唯识宗,对中国佛教哲学发展影响深远。

5. 后世影响

玄奘西行不仅促进佛教传播,也推动中印文化交流。他的事迹被神化为《西游记》故事,但其真实经历更显伟大。玄奘的治学精神、探索勇气,至今仍为世人敬仰。

结语

玄奘西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壮举,其贡献远超宗教范畴,涉及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他的精神与成就,至今仍激励着后人追求真理、开拓进取。

文章标签:

上一篇:敦煌隋墓壁画艺术 | 下一篇:乱世儒将郭崇韬传奇

王维诗画隐辋川

唐朝王维

王维(701—761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其诗画艺术与隐逸生活高度融合,「辋川」作为其晚年的隐居地,成为研究王维艺术与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

李白赐金还山

唐朝李白

“赐金还山”是李白生平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发生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这一事件标志着李白政治理想的破灭和宫廷生涯的结束,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背

柳宗元贬谪赋永州

唐朝柳宗元

柳宗元贬谪永州是唐代政治史与文学史的重要事件。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后推行“永贞革新”,柳宗元作为王叔文集团核心成员参与改革,主张抑制藩镇、罢

孟郊苦吟游子心

唐朝孟郊

孟郊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苦吟诗人,其诗歌以“瘦硬奇险”著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标题“孟郊苦吟游子心”精准概括了他诗歌创作的核心特点与情感内

玄奘西行取经弘法

唐朝玄奘

玄奘西行取经弘法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历史背景、行程细节及影响均具有深远意义。以下依据《大唐西域记》及《大慈恩寺三藏法

玄奘西行取经路

唐朝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因深感当时汉传佛经的不足,决心西行求法,前往天竺(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