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乐毅破齐显威名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5-19 | 阅读:2622次
历史人物 ► 乐毅

乐毅破齐显威名:战国时期的军事杰作

乐毅破齐显威名

乐毅破齐是战国中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84年至前279年,是燕国联合五国伐齐战争的关键战役。乐毅作为燕国上将军,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几乎灭亡齐国,成就了战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

一、背景与起因

1. 燕齐世仇:齐国曾于公元前314年趁燕国内乱(子之之乱)大举攻燕,占领燕国都城,导致燕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誓雪国耻。

2. 合纵策略:燕昭王招贤纳士,乐毅自魏国投奔燕国,提出“联合三晋、秦、楚共伐齐”的战略,利用齐湣王骄横、诸侯忌惮齐国的局面,促成五国联盟(燕、赵、魏、韩、秦)。

二、战役进程

1. 济西决战: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在济水以西大败齐军主力,齐湣王仓皇逃亡。此战一举摧毁齐国野战力量,为后续攻城略地奠定基础。

2. 长驱直入:乐毅独率燕军乘胜追击,半年内攻占齐国70余城,仅剩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两城未克。

3. 分化策略:乐毅在占领区实施怀柔政策,减免赋税、尊重齐人习俗,以瓦解抵抗意志,避免过度激化矛盾。

三、军事与政治意义

1. 战术创新:乐毅结合运动战与心理战,避免强攻坚城,转而孤立残存据点,体现“全胜”思想。

2. 地缘影响:齐国从此衰落,东方格局重组,燕国短暂崛起,秦国东进阻力减小,间接推动秦统一进程。

3. 后续转折燕惠王即位后中齐,以骑劫代乐毅,导致燕军惨败(田单火牛阵破燕),齐国虽复国但元气大伤。

四、历史评价

乐毅的军事才能备受后世推崇,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其破齐之战展现了联盟作战、政治攻势与军事打击结合的典范,但也因未能彻底灭齐引发“缓攻论”争议。司马迁评价其“率弱燕以破强齐”,凸显其以弱克强的战略智慧。

文章标签:乐毅

上一篇:西周名士散宜生传略 | 下一篇:郑国修郑国渠

秦赵渑池之会

春秋战国长平之战

秦赵渑池之会是战国后期(公元前279年)秦国与赵国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举行的一次重要外交会盟。此次会盟发生在秦国试图东扩、赵国坚守合纵抗秦的背

中山国亡于赵

春秋战国赵武

中山国亡于赵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标志着赵国在中原北部的扩张达到巅峰。中山国作为白狄族建立的政权,在春秋战国之际曾一度强盛,但其灭亡背后

甘罗十二岁拜相

春秋战国甘罗

甘罗十二岁拜相一事主要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但其真实性历来存疑。以下是基于史料的综合分析及相关背景:1. 史料记载 《史记》记载甘罗为秦

韩非子法家大成

春秋战国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论以“法、术、势”为核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构建。以下从历史背景、思想体系、实践影响等方面

乐毅:燕国名将的崛起之路

春秋战国乐毅

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其崛起之路与燕昭王图强中兴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以下是乐毅生平及成就的详细分析: 一、家世背景与早期经历

乐毅伐齐破七十城

春秋战国乐毅

乐毅伐齐破七十城是战国时期燕国将领乐毅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并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84年。这一事件深刻改变了战国中期的政治格局。背景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