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破齐显威名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5-19 | 阅读:2622次历史人物 ► 乐毅
乐毅破齐是战国中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84年至前279年,是燕国联合五国伐齐战争的关键战役。乐毅作为燕国上将军,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几乎灭亡齐国,成就了战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
一、背景与起因
1. 燕齐世仇:齐国曾于公元前314年趁燕国内乱(子之之乱)大举攻燕,占领燕国都城,导致燕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誓雪国耻。
2. 合纵策略:燕昭王招贤纳士,乐毅自魏国投奔燕国,提出“联合三晋、秦、楚共伐齐”的战略,利用齐湣王骄横、诸侯忌惮齐国的局面,促成五国联盟(燕、赵、魏、韩、秦)。
二、战役进程
1. 济西决战: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在济水以西大败齐军主力,齐湣王仓皇逃亡。此战一举摧毁齐国野战力量,为后续攻城略地奠定基础。
2. 长驱直入:乐毅独率燕军乘胜追击,半年内攻占齐国70余城,仅剩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两城未克。
3. 分化策略:乐毅在占领区实施怀柔政策,减免赋税、尊重齐人习俗,以瓦解抵抗意志,避免过度激化矛盾。
三、军事与政治意义
1. 战术创新:乐毅结合运动战与心理战,避免强攻坚城,转而孤立残存据点,体现“全胜”思想。
2. 地缘影响:齐国从此衰落,东方格局重组,燕国短暂崛起,秦国东进阻力减小,间接推动秦统一进程。
3. 后续转折:燕惠王即位后中齐,以骑劫代乐毅,导致燕军惨败(田单火牛阵破燕),齐国虽复国但元气大伤。
四、历史评价
乐毅的军事才能备受后世推崇,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其破齐之战展现了联盟作战、政治攻势与军事打击结合的典范,但也因未能彻底灭齐引发“缓攻论”争议。司马迁评价其“率弱燕以破强齐”,凸显其以弱克强的战略智慧。
文章标签: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