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朝 >> 详情

陆法言编切韵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6-12 | 阅读:5296次
历史人物 ► 长安

陆法言是隋代著名的音韵学家,他所编修的《切韵》是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韵书,对后世音韵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切韵》及其编纂背景的详细说明:

陆法言编切韵

1. 编纂背景与目的

隋朝统一南北后,各方言差异显著,实际语音与当时通行的韵书(如《声类》《韵集》)存在矛盾。陆法言以规范汉语语音为目标,于仁寿元年(601年)完成《切韵》五卷。该书综合了颜之推、萧该等八位学者在长安讨论的音韵体系,旨在建立一套兼顾古今南北的权威标准。

2. 内容与结构

- 分韵体系:《切韵》按四声(平、上、去、入)分193韵(一说195韵),细分韵类时兼顾韵腹和韵尾区别。例如,平声分54韵,入声配阳声韵,体现系统性。

- 反切注音:采用反切法标注字音(如“东,德红切”),保存了隋代中古汉语的声母、韵母系统,成为研究中古音的核心材料。

3. 创新与影响

- 音系综合性:陆法言采取“从分不从合”原则,保留古音及方言特征(如区分支脂之三韵),形成涵盖广泛的音系框架。

- 后代韵书基础:唐代《唐韵》、宋代《广韵》均以《切韵》为蓝本增修,直至《洪武正韵》才转向实际语音标准。

4. 学术价值

- 通过敦煌残卷(如S.2055)与后世刊本对比,可追溯语音演变轨迹。

- 其音系反映南北朝晚期洛阳雅言与金陵士族音的融合,对重构中古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补充一点:《切韵》的“切”指反切注音法,“韵”则为韵部归类,这一命名直接体现了其方核心。陆法言虽出身官宦(其父陆爽为北齐散骑常侍),但生平记载简略,其学术成就主要通过《切韵序》及后世引用得以彰显。

文章标签:

上一篇:徐陵编玉台新咏 | 下一篇:李白醉酒戏权贵

隋朝与突厥之战

隋朝杨坚

隋朝与突厥之战是6世纪末至7世纪初隋帝国与突厥汗国之间的一系列军事冲突与政治博弈,主要分为隋文帝时期(581—604年)和隋炀帝时期(605—618年)两个阶段

张衡谏筑东京

隋朝张衡

张衡谏筑东京这一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涉及张衡对当时政治决策的谏阻。以下从背景、经过、内容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扩展。

隋朝设立义仓备荒

隋朝租庸调制

隋朝设立义仓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粮食短缺而采取的一项重要备荒措施,在中国古代仓储制度中具有开创性意义。以下是关于隋朝义仓制度的详细分析: 一、

贺若弼平陈之战

隋朝贺若弼

贺若弼(544—607年),字辅伯,隋朝著名将领,在隋文帝杨坚平定南陈的统一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下从背景、战略部署、战役过程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

巫蛊之祸乱长安

汉朝长安

巫蛊之祸是西汉武帝晚期爆发的一场重大政治动荡,其核心是围绕宫廷巫蛊诅咒引发的连环冤案,最终导致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反叛、长安城陷于腥风血雨的历史

道安高僧:佛学弘化史

南北朝长安

道安高僧(312—385)是东晋时期著名佛学大师、翻译家、僧团制度的奠基者,对中国佛教发展影响深远。其弘化历程与思想贡献可概括如下:1. 生平与时代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