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傅介子斩楼兰王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8-09 | 阅读:4001次
历史人物 ► 傅介子

傅介子斩楼兰王是西汉昭帝时期(约公元前77年)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汉朝对西域的战略威慑和外交智慧。以下依据《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等史料展开分析:

傅介子斩楼兰王

一、背景与动因

1. 楼兰的双面外交:楼兰(后更名鄯善)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其王安归受匈奴胁迫,多次汉使,阻碍西域通道。据《汉书》记载,楼兰"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

2. 汉廷决策考量:昭帝时期汉朝采取"断匈奴右臂"战略,西域校尉傅介子奉命出使大宛,途中发现楼兰反复无常,"王尤不逊",遂向大将军霍光建议实施斩首行动。

二、行动细节考辨

计策实施:傅介子假装携带黄金锦绣赏赐西域诸国,宴饮楼兰王时诱其入帐。《汉书》详细记载"王贪汉物,来见使者",傅介子趁醉使壮士"从后刺之,刃交胸"。

后续处理:立亲汉的尉屠耆为新王,改国号为鄯善,汉朝派屯田士卒加固伊循城(今新疆若羌)作为据点。考古发现伊循遗址出土的汉简印证了驻军事实。

三、战略影响

1. 震慑效应:此事件后,"西域诸国皆震恐",车师、龟兹等国相继归附。敦煌悬泉汉简显示,此后汉使通行西域的记载显著增多。

2. 军政创新:开创"以夷制夷"先例,为后来班超三十六人定西域提供范本。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指出,这类精准打击比大规模用兵节约八成以上成本。

四、争议辨析

道德争议司马光资治通鉴》批评此举有违信义,但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表明,在匈奴"杀略汉使多人"的背景下具有正当性。

现代解读: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认为,这是古代"特种作战"的典型案例,通过最小代价实现地缘政治目标,其经验被写入多国军事教材。

延伸知识

楼兰遗址出土的佉卢文书表明,该事件后鄯善国官方语言逐渐由吐火罗语转为汉-佉卢双语。

敦煌壁画第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实际杂糅了傅介子故事元素,反映唐代对这一事件的记忆重构。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公摄政的政治与文化影响 | 下一篇:刘禅:蜀汉后主的悲情人生

霍光辅政安汉室

汉朝霍光

霍光是西汉中期的权臣,以辅政大臣身份稳定汉室统治,其政治生涯深刻影响了昭宣中兴的格局。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霍光辅政的关键史实和影响:一、权力基

傅介子斩楼兰王

汉朝傅介子

傅介子斩楼兰王是西汉昭帝时期(约公元前77年)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汉朝对西域的战略威慑和外交智慧。以下依据《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等史料展开分

汉末名将关羽传

汉朝关羽

汉末名将关羽传关羽(约160年-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张飞并称“万人敌”。其生平事迹在正史

白马非马论辩起

汉朝荀子

“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提出的著名逻辑命题,记载于《公孙龙子·白马论》。这一命题看似违背常识,实则反映了名家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

傅介子斩楼兰王

汉朝傅介子

傅介子斩楼兰王是西汉昭帝时期(约公元前77年)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汉朝对西域的战略威慑和外交智慧。以下依据《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等史料展开分

傅介子智斩楼兰王

汉朝傅介子

傅介子智斩楼兰王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与军事行动,事件发生于公元前77年,体现了汉代“以威慑服”的边疆策略。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多方面展开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