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汉宣帝中兴盛世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5-30 | 阅读:9164次
历史人物 ► 王莽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是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前74年―前49年)实现了“昭宣中兴”,将西汉推向鼎盛。其统治以“承武昭之烈,继文景之治”著称,具体表现如下:

汉宣帝中兴盛世

1. 政治改革与吏治清明

尊霍抑霍,强化皇权:宣帝早年受霍光辅政,霍光死后(前68年)迅速铲除霍氏家族势力,废除霍氏党羽,亲自掌握朝政,恢复皇帝权威。

考核官吏,严惩腐败:创设“刺史六条问事”制度,派遣刺史巡察地方,重点打击豪强与贪官。如京兆尹赵广汉、张敞等能吏被重用,严格执法,长安治安号称“路不拾遗”。

宽缓刑罚:废除武帝时期的严苛法令,减少连坐,修订《汉律》,设立“廷尉平”复核案件,史载“刑狱为之减省”。

2. 经济恢复与民生改善

轻徭薄赋:多次减免田租、口赋,如地节三年(前67年)诏令“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扶持小农经济。

平抑物价:推行“常平仓”制度,谷贱时增价收购,谷贵时低价出售,稳定粮食市场。

整顿货币:废除武帝时期的“赤仄五铢”,统一铸造“宣帝五铢”,币制稳定促进商贸。

3. 边疆稳固与对外扩张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神爵二年(前60年)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控制丝绸之路。

匈奴归附:匈奴内乱分裂,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年)入长安朝觐,称臣纳贡,北方边境百年威胁解除。

羌乱平定:遣赵充国采用“屯田戍边”策略,以军事威慑与怀柔并重,稳定河西走廊。

4. 文化复兴与社会治理

弘扬儒学:诏令群儒讲论《五经》异同于石渠阁(前51年),推动经学发展,但保持“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

抚恤平民:设立“受鬻法”,对高龄老人赐粟帛;赦免因灾荒卖身为奴者,限制豪强兼并。

基层控制:完善编户齐民制度,强化乡里组织,如“三老”教化百姓。

评价与历史意义

汉宣帝出身民间(幼年因“巫蛊之祸”流落市井),深谙民瘼,其政策兼具务实与灵活。《汉书》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中兴局面为西汉续命近百年,但其后期外戚(如王氏)势力初显,为王莽篡汉埋下伏笔。后世常将“昭宣中兴”与“文景之治”并称,视为汉代治世典范。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代天文观测 | 下一篇:曹仁坚守樊城

盖宽饶刚直被诛

汉朝石显

盖宽饶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刚直官员,因直言进谏而触怒汉宣帝,最终被迫自杀。他的事迹在《汉书·盖宽饶传》中有详细记载,展现了汉代官僚体系中刚正不阿的

张骞通西域始末

汉朝张骞

张骞通西域是中国古代外交与地理探索的重大事件,其始末不仅体现了汉朝的开拓精神,也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基于《史记·大宛列传》等史料

韩信胯下受辱志

汉朝韩信

韩信胯下受辱的事迹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是其早年经历中的重要片段,生动展现了其能屈能伸的忍耐力与远大志向。据《史记》记载:1. 事件经过:少年

韩延寿治民有方

汉朝班固

韩延寿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循吏,以德政教化闻名,其治民方略在《汉书·循吏传》中有详细记载。他的治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行礼教风化 韩

王莽改制兴衰录

汉朝王莽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年的一场重大社会变革尝试,其兴衰过程折射出理想主义改革在专制皇权与社会现实间的深刻矛盾。 一、改制的历史背景 1. 西汉末年的社会

汉和帝罢盐铁之禁

汉朝王莽

汉和帝罢盐铁之禁是东汉历史上的重要经济政策调整,发生在公元88年汉和帝即位初期。这一举措标志着西汉以来延续百余年的盐铁官营制度被部分废除,对东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