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聂政屠肠酬严仲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6-20 | 阅读:225次
历史人物 ► 聂政

"聂政屠肠酬严仲"这一典故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反映了战国时期"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读:

聂政屠肠酬严仲

一、事件的历史背景

1. 聂政身份韩国轵县(今河南济源)人,因避祸至齐国,以屠狗为业。

2. 严仲子(严遂:战国初期韩国大夫,与韩相侠累(名傀)有政治仇怨。据《战国策》记载,严遂曾"持黄金百镒"为聂政母亲祝寿。

二、事件详细经过

1. 结交过程:严遂数次登门拜访聂政,知其侍母至孝,通过厚待其母获得信任。聂政起初婉拒刺杀侠累的请求,因其母在世需尽孝。

2. 行动时机:待母亲去世并守孝三年后,聂政主动找到严遂,曰:"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

3. 刺杀细节

- 单刀赴会:公元前397年,聂政持剑直入韩相府,突破侍卫重围。

- 战术动作:当场击杀侠累后,连续格杀数十名护卫。

- 自残明志:为保护严遂不被牵连,聂政"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后身亡。

三、历史影响与深层含义

1. 政治后果

- 导致韩国政局动荡,《竹书纪年》载此事引发韩国内部权力重组。

- 形成"刺客威慑"效应,影响列国对重臣的安保措施升级。

2. 文化意义

- 成为"刺客五义"典范(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

- 东汉《琴操》记载《聂政刺韩王曲》,说明其故事已音乐化传播。

- 后世文学如《东周列国志》第86回对此有艺术加工。

3. 史学争议

- 韩国都城所在(新郑说与阳翟说)影响对事件地理位置的判断。

- 《史记》与《战国策》记载的细节差异,如侠累身份表述不同。

四、延伸知识

1. 墓葬考古:济源现存聂政冢,清代《济源县志》载其"冢高两丈余",1987年文物普查确认封土规模。

2. 兵器考据:战国早期青铜剑平均长度约50-60cm,聂政使用的可能是当时新兴的铁制长剑。

3. 时代特征:反映战国养士之风盛行,四大公子(孟尝君等)门客制度与此事件属同一历史语境。

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个体复仇的惨烈,更折射出战国时期"权臣-刺客-诸侯"三方博弈的政治生态。司马迁将其收录《刺客列传》,实质是对周代贵族精神消亡后新兴士人价值观的史笔记录。

文章标签:

上一篇:晋国曲沃代翼开乱 | 下一篇:郑国渠水利千秋

荆轲刺秦图救国

春秋战国荆轲

《荆轲刺秦图救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刺客事件,体现了战国末期六国对抗秦国的悲壮抗争。以下基于《史记·刺客列传》等史料展开分析:一、历史背景1. 秦

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春秋战国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其思想集中体现

燕昭王招贤振兴史

春秋战国燕国

燕昭王招贤振兴史是战国时期燕国复兴的关键篇章。作为燕国历史上最具雄心的君主之一,昭王(前311年-前279年在位)通过系统性的人才引进和政策改革,将一

烽火戏诸侯(关于周幽王的历史事件)

春秋战国战国

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事件发生在西周晚期(约公元前771年),主角为周幽王及其宠妃褒姒。这一事件被视为西周灭亡的关键导火索,其细节虽

聂政白虹贯日刺韩傀

春秋战国聂政

聂政“白虹贯日刺韩傀”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故事,载于《史记·刺客列传》。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397年(韩烈侯三年),是先秦刺客文化的重要案例。事件

聂政屠肠酬严仲

春秋战国聂政

"聂政屠肠酬严仲"这一典故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反映了战国时期"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读: 一、事件的历史背景1. 聂政身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