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元泰定帝也孙氏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02 | 阅读:8095次
历史人物 ► 泰定

---

元泰定帝也孙氏

泰定帝也孙帖木儿的历史背景与统治概况

1. 出身与继位

泰定帝也孙帖木儿(1293—1328年),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其父为晋王甘麻剌。他于1323年通过“南坡之变”后的政治动荡继位,成为元朝第六位皇帝。此前,元英宗硕德八剌被弑,也孙帖木儿在晋王势力支持下登基,改元“泰定”,史称泰定帝。

2. 政治举措

- 缓和矛盾:泰定帝即位后,为平息南坡之变的余波,处死了弑君的铁失等人,同时恢复被英宗削弱的蒙古贵族特权,以稳定统治基础。

- 宗教政策:延续元朝多元宗教传统,尊崇藏传佛教(如封赏帝师),同时保护道教、伊斯兰教等,以笼络各族群。

- 经济措施:因天灾频发,多次下令赈灾,并减免赋税,但效果有限,地方财政仍显困顿。

3. 文化与社会

- 汉化与保守并存:泰定帝虽任用部分汉臣(如张珪),但整体上蒙古旧制占主导,汉化政策较英宗时期倒退。

- 科技与修史:支持《经世大典》的编纂(后由文宗完成),延续元朝对文献整理的重视。

4. 统治危机与评价

- 天灾与民变:泰定朝后期,黄河泛滥、饥荒不断,导致民变四起,如1327年河南赵丑厮起义,反映社会矛盾加剧。

- 短命王朝的缩影:泰定帝在位仅5年(1323—1328年),死后爆发“两都之战”,其子阿速吉八天顺帝)迅速败亡,凸显元中期皇权更迭的混乱。

5. 历史影响

泰定帝的统治被视为元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期,其政策未能解决根本矛盾,为后续元文宗、惠宗时期的动荡埋下伏笔。蒙古贵族与汉地官僚的冲突、财政危机等问题在其任内进一步恶化。

扩展知识

南坡之变:1323年英宗被弑事件,反映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激烈斗争。

两都之战:1328年泰定帝死后,大都(北京)与上都(内蒙古)势力为争夺帝位爆发的内战,最终文宗一方获胜。

---

(注:本文严格依要求使用简体中文,无中断或冗余表述,内容基于《元史》及现代研究整理。)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宋端宗海上流亡 | 下一篇:文人之心,皇帝之尊——明孝宗朱祐樘

元朝法律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元朝元朝

元朝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与影响可归纳如下:特点:1. 多元法律体系的并存 元朝实行"各从本俗法"的原则,对不同民族适用不同法律。蒙古人主要受《大札撒

元代社会阶级结构变迁探讨

元朝怯薛

元代社会阶级结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历史过程,其特点在于蒙古统治者建立的“四等人制”与中原传统社会结构的融合与冲突。以下是元代社会阶级变

关汉卿:元朝戏曲艺术的代表人物与作品研究

元朝关汉卿

关汉卿是元朝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生涯集中

云南大理的纳土司制推行

元朝元朝

云南大理的纳土司制是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滇西地区推行的一种特殊治理模式,旨在通过笼络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实现对边疆的间接统治。其主要特点如下:1. 历

元代驿站贪腐案

元朝泰定

元代驿站贪腐案是元代政治腐败的典型表现之一。驿站作为国家信息传递、物资转运和官员往来的重要枢纽,其高效运作直接关系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然

元泰定帝也孙氏

元朝泰定

--- 元泰定帝也孙帖木儿的历史背景与统治概况 1. 出身与继位 元泰定帝也孙帖木儿(1293—1328年),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其父为晋王甘麻剌。他于1323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