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编纂《西域图记》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6-10 | 阅读:3229次历史人物 ► 裴矩
裴矩所编纂的《西域图记》是隋代重要的地理与外交著作,成书于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主要记载了西域诸国的地理、风俗、物产及与中原王朝的交往情况。该书虽已佚失,但通过《隋书·裴矩传》等文献的引述,仍可窥见其历史价值与内容框架。以下是关于《西域图记》的详细分析:
一、编纂背景与目的
1. 隋炀帝的西拓政策:隋炀帝致力于打通丝绸之路,巩固西部边疆,裴矩受命经营张掖(今甘肃张掖),负责与西域诸国的外交贸易。
2. 实地调查与资料整合:裴矩利用张掖作为西域商贾往来枢纽的地理优势,广泛采访胡商,收集各国信息,结合汉代以来的西域文献(如《汉书·西域传》),系统整理成书。
3. 服务于政治军事:该书不仅是地理志,更隐含战略意图,旨在为隋朝经略西域提供情报支持,如注明了通往西海(今里海)的三条主要通道(北道、中道、南道)。
二、内容特点
1. 涵盖范围广阔:书中记载了西域44国的方位、山川里程、王族姓氏、风俗物产等,涉及今中亚、西亚乃至东欧部分地区。
2. 图文并茂:《西域图记》可能附有地图,以直观展示交通路线,这也是“图记”之名的重要体现。
3. 经济与文化交流:详细记录西域的商贸物资(如波斯锦、汗血马)、宗教(祆教、佛教)及艺术(如胡旋舞),反映隋唐时期丝路文化的多元性。
三、历史意义与影响
1. 承前启后的文献价值:填补了汉晋以后西域记载的空白,为唐代《大唐西域记》等著作奠定基础。
2. 推动丝路贸易:隋炀帝据此开展对西域的积极外交,如举办“万国博览会”(大业六年于洛阳),促进中原与西域的经贸往来。
3. 军事战略参考:书中对西域路线的精确描述,为后世唐王朝经营安西都护府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佚失与辑佚
原书约在唐宋之际亡佚,但《隋书》《北史》等保留了部分内容。清代学者曾尝试辑佚,如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收录残篇。现代研究多依赖间接引文,结合考古发现(如吐鲁番文书)还原其内容。
裴矩的《西域图记》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之作,体现了隋朝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水平与开放态度,也为研究6—7世纪欧亚内陆的历史地理提供了珍贵线索。
文章标签:西域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