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辛弃疾铁马冰河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6-08 | 阅读:8028次
历史人物 ► 辛弃疾

辛弃疾的"铁马冰河"意象出自其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该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等句,虽未直接出现"铁马冰河"四字,但"马作的卢飞快"与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共同构建了南宋豪放派词人的经典战争意象。

辛弃疾铁马冰河

从历史背景看,辛弃疾生于1140年,正值北宋灭亡(1127年)后的南宋初期。其祖父辛赞曾任金国亳州谯县县令,但始终怀揣复宋之志,这种家国情怀深刻影响了辛弃疾。1161年,21岁的辛弃疾聚集二千义军加入耿京起义,曾率五十骑突袭五万金军大营擒获叛徒张安国,展现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军事才能。

"铁马冰河"意象的深层内涵包含三个维度:

1. 军事地理层面:南宋与金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冬季黄河、淮河结冰后常成为战场,"冰河"既指真实战场环境,也暗喻宋朝面临的困境。

2. 军事装备考据:南宋战马多依赖川陕、广南西路供给,《宋史·兵志》载一匹战马需耗"田五顷之赋","铁马"既形容披甲战马,也反映南宋骑兵建设的艰难。

3. 心理象征意义:陆游词中"铁马冰河"是梦境,辛词"醉里挑灯看剑"是醉态,共同揭示主战派将领"醒时无法实现,只能寄托梦醉"的悲愤。

词学价值上,这种意象组合开创了"以军事语汇入词"的新境界。据《宋词纪事》统计,辛弃疾626首词中涉及军事意象者达137首,占比22%,远超苏轼的9%。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中"渡江天马南来"等,共同构成完整的战争意象群。

历史吊诡之处在于,辛弃疾南归后四十年间,先后任江西安抚使、福建提刑等职,却再未获统兵北伐机会。其创建的"飞虎军"虽威震湖南,但最终成为南宋朝廷地方工具。开禧北伐(1206年)时他已66岁,朝廷急召又旋即罢免,次年即郁郁而终。这种"武略难展"的境遇,使"铁马冰河"的豪语更显苍凉。

文章标签:

上一篇:王彦章白马殉国 | 下一篇:元朝设立国子监

狄青平南建功勋

宋朝狄青

狄青是北宋著名将领,以平定岭南侬智高之乱而闻名,其军事才能和治军策略在宋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 狄青的生平与早期经历 狄青(1008年-1057年)

包拯开封府断冤案 (1057年)

宋朝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北宋著名清官,以刚正不阿、断案如神著称。他在1057年(嘉祐二年)权知开封府,虽任职仅一年有

陆游诗词忧国

宋朝陆游

陆游(1125—1210)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诗词以忧国忧民为核心主题,深刻反映了南宋偏安一隅、山河破碎的时代背景。他的创作既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纲抗金守东京

宋朝靖康之变

李纲抗金守东京是南宋初期抵御金军入侵的关键战役之一,展现了李纲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敌决心。1126年(靖康元年),金军南下围攻北宋都城东京(今

辛弃疾抗金壮志酬 (1161年)

宋朝辛弃疾

1161年,正值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这一时期成为辛弃疾人生中展现抗金壮志的关键节点。作为山东历城(今济南)人,辛弃疾出生于金国统

辛弃疾北伐抗金

宋朝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年)是南宋著名词人、将领,其北伐抗金的努力虽充满传奇色彩,但因南宋朝廷的保守政策和内部矛盾,最终未能实现实质性军事突破。以下从
友情链接